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服务职能延至村屯受益农民超过百万


    □□  本报记者王家增

    “在这里领钱好哇,方便省事。”4月26日上午,行路艰难的83岁老人黄一秀在内江村“农事村办”服务站领到1432元抚恤补助金后,不停地称赞:“农事服务站办得好,今后领钱不用跑去镇民政办,少走3公里路。”

    黄一秀家住广西百色市田阳县那满镇内江村,该村于2009年1月19日挂牌成立了“内江农事村办服务站”。此后,该服务站开展“生产、文化、卫生、法律、政务、党员”六大服务,使乡(镇)党委、政府的服务平台下延前移,采取联办、代办、网办“三办”服务方式,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实现“证照村里办、补贴村里发、小病村里看、矛盾村里调、信息村里问、农资村里买、书报村里读”等目标。

    在田阳,黄一秀获帮助的事例是“农事村办”工作的一个缩影。田阳县从2007年8月试行“农事村办”服务新机制以来,共为群众办理各类证件20多万本,为受灾、五保户和困难户送去救济粮216万公斤,发放各类补贴5000多万元,为群众减轻负担132万元。

    目前,田阳县“农事村办”经验已经辐射到广西各地市。

    政府把服务送到农户家门口

    “帮村民建房办证、调解邻里纠纷等等,只要村民有需求,我们就全方位提供服务。”4月28日,在那满镇内江“农事村办”服务站,村委会干部邓仕萍向记者讲述自己调处的一件邻里纠纷:村民黄善红与黄广领是邻居,黄善红的房屋建好后,其房顶比黄广领房顶稍高一点,山墙外的瓦片超界进入黄广领的房盖。受农村习俗的影响,两家的纠纷不断,互不让步,矛盾升级。邓仕萍知晓后,主动介入调解,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法律、讲道理,最终破除了他们的迷信思想,黄善红自行处理过界瓦片,两家握手言和,一场纠纷在调解中化解了。

    田阳县百育镇新民村六组村民黄爱花,2002年申请建住房,来回跑相关部门,花了3个多月时间才办理好建房审批手续。2009年,黄爱花为一亲戚办理建房审批手续,将申报表交给“农事村办”服务站后,仅用15天时间,服务站就为其办好了建房手续。  

    “政府把服务送到家门口,我办理建房手续没出村,方便省事。”内江村十组村民黄婵玉站在新楼房前,称赞“农事村办”给自己带来的实惠。

    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新模式

    在内江“农事村办”服务站的墙上,张贴着“农事村办”的办事流程,以及生产、法律、政务等6大服务,农村低保申请、农村宅基地申请等20个服务小项的办事程序,每一项服务办事程序清清楚楚。

    “农事村办”的关键在于服务。那满镇党委副书记、镇人大主席黄强告诉记者,“农事村办”服务站的设置,是乡(镇)人民政府政务服务职能的延伸,实现了基层管理的创新,使政府与百姓之间的“便民桥”更加通畅了。

    如何实现新时期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

    在田阳县“农事村办”工作的发源地——百育镇新民村“农事村办”服务站,田阳县委常委、百育镇党委书记杨序勇深有感触地说,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为了解决村民办事难的问题,百育镇找到了破解难题的突破口,率先推行“一办三中心”的新模式,即整合乡镇“七站八所”资源,按照“动人不动编、减岗不减人”的原则,组建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服务中心、产业服务中心和政策法律服务中心。“一办三中心”的职能涵盖了乡镇工作内容,体现了乡镇职能的转变。随后,成立“农事村办”服务站,将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延伸至村屯,更加方便群众办事。

    目前,田阳县已建立“农事村办”服务站48个,服务覆盖面达152个村33万多人。

    广西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制度

    小改革,大反响。田阳县“农事村办”服务模式试行获得成功后,迅速向周边县(区)辐射。目前,百色市共设有“农事村办”服务中心和站点519个,其中村级服务站372个,服务基本覆盖全市1804个行政村。2010年,百色市各“农事村办”服务站(点)共开展六大服务活动4.98万多次,共为群众办实事14.9万多件,接待群众来访、咨询149万多人次。

    百色市推行“农事村办”使乡(镇)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全市各“农事村办”站(点)服务范围已经覆盖数百万人口。去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了《关于在全区推行“农事村办”的意见》,在全区全面推行“农事村办”制度。通过实行“农事村办”制度,广西建立起覆盖县、乡、村、屯、党员中心户的五级服务网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处理 办公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