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三个突破是如何实现的 ——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综述

  □□ 本报记者吕兵兵于洪光

  “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万亿元,企业原料基地面积突破6000万亩,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的农户数量占全省比率突破70%。这是‘十一五’期间,山东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三个标志性数字,山东也是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率先实现这三个‘突破’的省份。”山东省农业厅厅长战树毅说,山东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表现为“四个转变”:产业化组织对基地农户的单向带动向两者的双向互动转变;龙头企业对农产品基地的松散控制向紧密结合转变;个体产业化组织的培育壮大向优势产业集群集聚转变;产业化组织依托本地资源发展向跨区域带动转变。

  大投入实现了集群发展

  200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提出实施“515工程”,推进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财政和信贷资金100亿元,重点支持500家龙头企业发展。山东省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主任李传府介绍,仅2010年,山东省市县三级财政支持产业化发展的资金就超过5亿元,其中多数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撬动银行资金超过200亿元。

  正是这样的大投入,“十一五”期间,山东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和运行质量稳步提升,无论数量、规模、收益、上缴利税、出口创汇等均处全国领先地位。截至2010年底,山东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量达8080家,占全国总数的10%,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990家,过10亿元企业158家,过100亿元企业4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资产总额达7100亿元,出口创汇额达172亿美元,净利润705亿元,上缴税金280亿元。

  大投入使十大主导产业实现了集群化发展和区域化布局。东中西部布局优化,梯次推进均衡发展。东部地区由量的扩张进入质的提高阶段,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量、销售收入占全省总数的30.48%和38.85%。中部地区迅速崛起,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量、销售收入占全省总数的33.63%和32.23%。西部地区快速发展,菏泽和聊城两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数量达890家,实现销售收入1067亿元。

  “企农互动”推动了共同发展

  记者在滨州市滨北街道办事处张木村采访时,小麦种植户李景枝说:“俺是中裕谷物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俺家的6亩小麦,是‘泰裕麦业’的订单基地。去年,每斤比市场价多卖1毛钱,多挣了400多元。”

  据悉,滨州泰裕麦业有限公司是集优质小麦良种繁育、种植、收储、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小麦处理能力48万吨。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公司已发展基地55.53万亩,带动农户18万户。2010年,基地内农户每亩优质麦增产25公斤左右,增收59元;每公斤加价0.2元收购,平均亩产485公斤,增收114元;集约化每亩节约成本35元左右。三项合计,亩增收208元。

  目前,山东有1865家龙头企业领办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513家,发展原料基地6112万亩,其中标准化基地3200万亩,超过山东标准化基地面积的60%。2010年,山东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1720万户,户均增收720元;龙头企业从业人数253万人,其中农民工67万人,工资总额425亿元。

  “三个抓手”促进了“四个转变”

  “政府抓服务、企业抓管理、农户抓参与合作,这‘三个抓手’,振兴了产业。”战树毅认为,“这也是山东今后为加快实现‘四个转变’,主推的三项主要措施。”

  政府抓服务,是要把工作重心由管理企业向为企业服务转变,在继续做好政策、资金、项目等扶持方式的基础上,按照构建龙头企业产销大联盟的思路,进一步健全完善龙头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农业产业链,帮助企业整合资源,开拓市场。

  企业抓管理,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延长产业链条。目前,山东实现上市的龙头企业已有35家,建立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的445家,到“十二五”末,这一数字要分别达到70家和900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小麦 农业产业化经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