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冯骥才:亲近乡土的民间文化旗手


冯骥才:亲近乡土的民间文化旗手

  “我喜欢亲近乡土的那种感觉。每入乡土深处,才实实在在领悟到民间文化的意义,才真正懂得我们的百姓与民族。”大个子作家冯骥才,谈起对民间文化的钟爱总是柔情百转。近十年来,他奔走呼号,身体力行,保护民间文化居功至伟,被誉为民间文化的旗手。

  冯骥才有多重身份。他是作家,笔耕不辍,小说《神鞭》、《雕花烟斗》等让人不忍释卷;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他更是一名政协委员。他遍访民俗、民间艺术传人,调研村落文明,拯救文化遗产,硕果累累。

  当记者问及这几重身份的差别时,冯骥才说:“政协委员,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政协委员,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分子,应该站在国家的利益上思考一些重大的问题。”

  十多年前,他以作家的敏锐和责任感,看到构成中华文化半壁江山的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很多富起来的地区,传统民居已经被不伦不类的“小洋楼”取代。很多开发商将一些古村落变成景点,在村落里涂红抹绿,编一些伪民间故事。民间文化的传人——老艺人、匠人、歌手、乐师、舞者、故事家、民俗传人相继去世,很多经典文化无人传承。

  冯骥才对此忧心如焚。如果不及早保护,十几年后,我们民间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了。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抢救民间文化艺术的事业之中。

  为了摸清古村落的状况,他奔走田间地头,走进民风古朴的古老宅落,走进已濒风化的砖墙瓦房。他和老乡聊,和村干部聊。他不放弃每一个宣讲的机会,在一系列文化论坛和研讨会上发表观点,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民间文化保护的队伍当中。

  几年前,在一次全国“两会”上,冯骥才做了“关于规划新农村建设要提前注重文化保护问题”的主题发言,引起政协委员们的强烈共鸣。“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都是那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它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鉴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城市大规模现代化改造中,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城市历史文化造成的破坏已不可挽回;这一次,在新农村建设起步之时,应以全面的科学的谐调的发展观,两个文明一起抓。将文化遗产的保护,率先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

  冯骥才说,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古村落的规划建设必须尊重原住民的意愿,保护原住民的权益,保留原住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不能把古村落变成单纯的旅游资本,因为过分的商业化同样会损害其文化和精神本质。

  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又疾呼文化遗产保护不能沦为一些官员急功近利的“面子工程”;防止千城一面、无个性的城市文化缺憾可能正在向农村蔓延。他呼吁专家学者们坚持田野工作,认识民间文化最原汁原味、最精华的样子,为未来记录历史。

  当代中国不缺乏坐而论道乃至言行相悖的聪明人。冯骥才以其勇于担当、坐言立行的赤子心怀,成就了他事业和人生境界的大!

  本报记者程天赐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农村建设 田间地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