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游学曲阜梦回春秋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2011年4月10日,距今已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孔子故里——“东方圣城”山东曲阜,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访问客,来自欧洲地区22个国家的驻华大使代表团。这批金发碧眼的外国友人游学曲阜,梦回春秋,近距离体验了一把中国的儒家文化。

    曲阜作为中国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享誉全球,并被世人尊崇为世界三大圣城之一。论此殊荣,皆因曲阜与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十大哲学家之一的孔子紧密相连。作为中国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并影响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而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也因其在中国历史和世界东方文化中的显著地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三孔:推崇儒学的象征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象征,且以悠久的历史、宏大的规模、丰富的文物珍藏而著称。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主张用道德自觉和礼仪规范使人们既有仁爱之心,又有长幼之序、尊卑之别,以维持家族、社会的秩序。后经继承者发扬、发挥,儒学终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孔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公元前478年,即孔子去世的第二年,人们在为纪念他而举办的祭祀活动中,将其故居改为庙宇,陈列着他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物品。在一定程度上,这里又可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馆。孔庙是“三孔”中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官式祠庙类建筑的典范。100余座主体建筑贯穿在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孔庙共有前后九进院落,桧柏高耸,层层迭翠,雕梁画栋,精致艳丽。桧柏丛中,一条幽远的甬道通向宅院深处。西侧与孔庙为邻的孔府,是孔子世袭“衍圣公”嫡系子孙的官署和私宅。如今,这里收藏有古文档万卷,珍奇古玩不计其数。而总数达10万余株的孔林,则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庭墓地。墓地内,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树就有9000余株。从空中看,以柏树、银杏等为主要树种的绿海密不透风,掩映在万绿丛中的4000余款历代碑刻,构成了中国最大的碑林。

    圣人孔子的背影

    尽管孔庙、孔府和孔林里面每一天都热闹的像开庙会,从各个地方来的男男女女挤满了所有能站人的地方。但是,这些人一边厌烦的躲避着喋喋不休的小贩和导游阿姨,一边随着人流走过这座雄伟的建筑群。作为孔子的后人,那种发自内心的敬仰在两千五百年后到底是烟消云散了,甚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者连了解都无从谈起。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在鲁国的都城曲阜。孔姓据说是圣人商汤的后代,所以特别受人尊重。孔子从小就特别喜欢玩祭祀和礼仪的游戏,而且读书非常刻苦。到十七岁的时候,他已经因熟知周礼而很有名气。那些有上进心的贵族子弟,但凡想学礼,都会到曲阜来拜见孔子。之后,孔子一路做官到司空和代理国相,想必也大多是因为这方面的才能。

    孔子所生活的那段时光,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所谓的中国是一个在毫无地位的周天子的统治下,由128个诸侯国之间血肉相搏的大战场。翻开孔子的《春秋》,从公元前772年~前481年,224年间就有36个君主被杀,56个诸侯国被灭,大小战事480起。

    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以孔子的聪明,难道真的相信这些烦琐的礼节仪式能够振兴国家吗?解决的方法又是什么呢?富国强兵,听上去最为合理,但孔子认为这并不是问题的根本,社会动乱的祸根在于人心,在于“礼乐崩坏”!这位不受重视的政治家坐着马车,带着他的学生们在各个诸侯国间痛心的大声疾呼。有人形容《周礼》就相当于一套体系繁复的交通法规,不能够因为你开的是保时捷,就能越过黄线超过前面的东风卡车。这套交通法规落实到具体生活中,就是规定了每个社会阶层的人应该穿什么衣服,什么颜色和款式,用什么样的碗吃饭,平时交谈用什么语言,祭祀和君臣接待的仪式、音乐等等。

    礼法的准确意思,并不是礼加上法,而是礼就是法,守礼就是守法。礼的背后,是在告诉大家要按照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等级关系来生活,服从上面的利益分配,不能胡思乱想。如此这个大家庭就不会产生争斗,重新回复往日的亲善和睦。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桧柏 树龄 后代 银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