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锁定“明天的午餐”


  浦东新区的农民务农补贴政策更是直接,涉农企业吸纳一位本区农民正规就业,每人每年6500元由用工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一律由政府“买单”。今年起,对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户籍农民每人每月补贴100元,同时,对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涉农企业给予每吸纳一人每月100元的用工奖励。

  “新农保”即将全覆盖

  前几天,记者在松江区泖港镇黄桥村采访,村委会副主任陈继明介绍说,以前村里婆媳关系紧张,焦点是经济问题,现在生活宽裕,婆媳之间再也听不到争吵声了,老年人每月有农保养老金560元,一对老夫妻就有1000多元。这时在一旁承包经营“家庭农场”的农民张小弟插话说,还不止这些钱,他们到农场打零工每人一年也有六七千元,今年他估计用工费用还要涨。

  早在2004年,松江区就在上海市郊率先推进失地农民的小城镇保险,到去年底农民纳入“镇保、城保”人数已占农民总数的66%,“农保”达到全覆盖,全区已有2.86万老年农民享受了退养补助金,农民社会保障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据了解,目前上海全市“新农保”的覆盖率已接近99%,今年底将达到全覆盖。

  近几年上海在农业生产比较集中的中远郊地区花大力气进行村庄改造,上海市打起了新农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的“组合拳”,政府通过基础设施投入,保障农民的长期收益。

  奉贤区潘垫村通过村庄改造,水变清了、地变绿了,美好的环境给村民带来的不仅是宜居的生活环境,还使村民走上了一条致富的康庄道。潘垫村春季举办奉贤菜花节,夏天里又办起伏天羊肉烧酒,秋天是上海蜜梨节,村里农家梨园让市民体验一下摘梨乐,冬天则有民俗文化节。一年四季的各类节庆使农民收入可观,使农民尝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好处。去年奉贤区农业旅游接待230万人次,当地农民收入高于该区平均水平的20%。

  说起金山区中华村的“农家乐”,在上海市民中的美誉度颇高。民居以白墙、黛瓦为主,村落内水系河网较为发达,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嘉定区马陆镇大裕村是上海远近闻名的“葡萄村”,通过村庄改造,有艺术家工作室的入驻,发展文化产业,围绕葡萄种植业发展服务业,丰富了现代农业集聚区的发展内涵,拓宽了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安居乐业。

  闵行区至去年底,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32个村实施了村庄改造,建立村庄改造长效管理机制,财政按1000元每户投入进行以奖代补,在该区进行的第三方民生指标测评中,村庄改造工作排名第一,农民群众满意率近100%,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大为提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 葡萄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