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孝变成一种时尚
中国人喜欢四世同堂五世同堂,重天伦之乐,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走向社会,有所担当,须得先“修身、齐家”。儒家的那个“仁”字是“两个人”,什么意思?在我看来,就是干任何事的时候都先想到别人,比如,儿子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想到父母这就是仁。
在古代,哪个县要是发现一个逆子,县令要把城墙砍去一角。为什么?他没有教育好这一方人民,以此忏悔,以此警示。还有,一个人,如果他不好好做人,作奸犯科,将来就没有资格进入宗族祠堂。没有资格进入祠堂是什么概念?意味着他的亲族系统在这儿断代,意味着他的后代将来没有脸面进入祠堂。想想看,一个人在祠堂找不到祖父、父亲的牌位那是一种什么感觉?所以仅仅凭着祠堂这个天然的教育场所,好多人都不敢做坏事了。另外,过去讲究修家谱,它有什么功用?它是天然的教科书。祖上的光荣被一路记录下来,一路传诵下来,对后人当然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激励。一个社会对孝、对道德品行如此维护,哪一个儿女敢不孝敬父母?
现在,孝之所以式微,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传统道德教育的软硬件不够健全。
父母对子女之恩是养育。如果我们把养育我们的一切视为我们的父母,那么这个“父母”可以说是整个宇宙。因此,培养一个孩子的孝心,其实是培养他对宇宙、对大自然、对社会的一份感恩和敬畏。古人从孝着手进行道德建设,真是太聪明了。
如何重建孝的体系,我觉得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做起,第一,政府要有一个倡导,选用干部、公务员、评选文明村镇、文明城市,应该把孝作为一项指标。一个孝顺的孩子他不会学坏,不会杀人越货,不会去犯罪。一个孝的孩子他不会浪费光阴,他一定会好好学习。一个孝的孩子他不会给父母丢脸,当然会做一个好的公务员。第二,孝的教育要跟上去,特别是学校课堂上孝的教育要跟上去。现在的学校唯分数论,唯高考论,老师平常给孩子只讲考高分,很少有老师给孩子讲孝道。孝应该进学校,把它作为评价学生文明程度的一个指标。在孝道出现断层的背景下,要想恢复和弘扬孝的美德,制度设计和宣传引导同等重要。第三,整个社会要行动起来,把孝变成一种风尚。以孝敬为美,以孝敬为乐,以孝敬为荣,追星就追孝敬星。从我做起,从小家做起,人人弘扬孝的美德。小家是大家的一个缩影,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当一个小家其乐融融,那么无数个其乐融融最后会变成一个大的其乐融融,那就是和谐社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19/157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