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谁作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提及牡丹,就不得不说一个跟牡丹有关的传说。相传武则天在一个隆冬大雪纷飞的日子饮酒作诗。她乘酒兴醉笔写下诏书“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百花慑于此命,一夜之间绽开齐放,唯有牡丹抗旨不开。闻悉,武则天勃然大怒,遂命军士放火焚烧,一株不留。后又命将烧焦了的牡丹枯枝扔到洛阳北邙山,断种绝代。然而,牡丹一入新土就又扎下了根。来年春天,刚强不屈的牡丹竟然昂首怒放,满山鲜翠。由于这种牡丹在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后人赞它为“焦骨牡丹”。后经洛阳人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便又有名为“洛阳红”。
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因歌颂了牡丹不畏权贵,不屈淫威的精神品格而脍炙人口。事实上,洛阳所具有的丰富的牡丹文化,远不止这些。作为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洛阳牡丹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一支奇葩。从唐宋开始出现的赞颂牡丹的诗词、歌赋、小说、故事,以及绘画、刺绣等,量大且内容丰富。千百年来流传的关于洛阳牡丹的种种神话故事和趣闻逸事,更是家喻户晓。人们把牡丹比作造福人类的天使,反抗强权的正义化身,把她塑造成美丽、善良的仙女等等,寄托了人们的理想和愿望。 子墨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3-12/162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