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象山水产养殖也“低碳”


象山水产养殖也“低碳”

  日前,浙江省象山县西沪港养殖区内热闹非凡。几辆运鱼车停在码头,几个养殖户正忙着在一只移动式网箱里起捕鲈鱼。养殖户陈伟苗告诉笔者:“由于这里普遍实行了生态化的低碳养殖方式,这批马上就要销往韩国的活鱼,每吨价格高于国内同类产品800美元左右。”

  陈伟苗的养殖场设在离岸约两公里的西沪港海面上。笔者在坐船前往这一“海上牧场”时发现,海风虽很大,却没有咸涩的腥味,海水也不似一般养殖海域浑浊。“水质好,要归功于网箱改造。”陪同笔者采访的象山县水产养殖专家陈琳说,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沪港成为宁波主要的海水网箱养殖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对韩国贸易基地。由于网箱数量和养殖密度急剧增加,鱼类残留饲料与排泄物大量注入,局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出现病害蔓延、生态平衡被破坏和赤潮频发等问题。为此,该县在改造网箱规模的同时,积极推广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技术。

  与周围养殖户一样,老陈的养殖场也是由一个个浮在海上的网箱组成。从外形看,除了单个网箱的尺寸比普通的大了5倍,似乎没啥花样,但文章却在水面下的鱼网中。原来,这网箱有三层,我们看到的只是最外面长宽各20多米的大网,大网套一层中网,中网再套一层小网,每层网间隔1米左右,网箱深度为阶梯状下降,最浅的内层深度约6米。在这个水下“鱼宫”里,最上层给临上市的商品鲈鱼暂住,中层是成长中鲈鱼的家,下层则放养黑鲷、美国红鱼。这样,上层鱼吃剩的饵料和排泄物,成了下层鱼的饲料,所有鱼在同一水体中形成共生关系,这是目前推崇的低碳养殖模式之一。

  陪同的水产专家说,一只立体多层大网箱,养殖面积相当于12只传统的浅水小网箱,但容量高出数倍。12只小网箱最多能养1.3万条鲈鱼、黑鲷,而大网箱套养可养6万条以上,且饵料投喂减少30%。由于各种鱼类生态习性互补,活动面积大,不但体形好、味道鲜美,而且养殖周期大大缩短。与此同时,网箱中鱼类排出的二氧化碳、氮、磷等物质,由人工放养在这里的海带、海苔等藻类和浮游植物来吸收;浮游植物和鱼类吃剩的微小颗粒物质,又成为养殖贝类的饵料,这不仅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大大减少了水体污染,增加了养殖效益。这几年,西沪港养殖区域已发展藻类养殖1000余亩、贝类养殖4000亩。陈光曙丁华王量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鱼类 鲈鱼 饲料 黑鲷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