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蔬菜产业三级跳一村一品显成效


蔬菜产业三级跳一村一品显成效 ——杨各庄村支部书记张振华谈设施农业

  □□陈圆

  “虽然是大棚产的,但吃我们种的西红柿能让你找回30年前的味道。”这是北京市平谷区夏各庄镇杨各庄村支书张振华常说的一句话。为了这“30年前的味道”,在张振华的带领下,杨各庄村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实现了蔬菜产业的三步跨越。

  第一步:靠天吃饭,产量没保证——日子过得艰难

  “咱村历史上可就盛产蔬菜。”张书记的脸上充满了自豪,“老爷儿(指太阳)足实、土质又好,种出的菜也个保个的精神,一听说是杨各庄的菜那就是好卖!但是,由于露天种植产量低,加上季节限制,所以每年的收成都不是很好。看着老百姓日子过不好我们当干部的也挠头啊!”张书记说着说着叹了口气,“那时候很艰难,为了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和老天爷赐给这么肥沃的土地,我们就得往前迈!”

  第二步:土棚种菜,下雨遭殃——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们村开始建起100多个简易大棚,占地差不多150亩,以种西红柿、黄瓜为主。这大棚可比露天种植强多了,一个棚(占1亩半地)一年的纯收入能多出1万元左右。虽然挣得多了,可麻烦事儿也随之来了。这简陋的土棚可受不了下雨冲刷,几乎年年都得花不少钱维修,可真是得不偿失。让老百姓既省力、还能赚到钱又成为我们村干部们一块儿心病了,所以我们必须向前发展。”张书记说。

  第三步:标准温室,特菜种植——设施蔬菜展风采

  “到了2008年,我们开始正式

  发展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了。”张书记说,“首先是收购老百姓的口粮田,建成标准化日光温室之后再返给农户,平均两人承包一个棚。”就资金来源问题,张书记说:“市里按照“低收入户一户一棚”的文件精神每棚补贴4万元,农民自拿1.65万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区、镇、村三级出。2009年,我们建成了第一批日光温室,共109个大棚,就只种一茬大葱、一茬黄瓜就把承包大棚的1.65万元赚了回来,仅一茬西红柿的纯收入就得在1.5万元至2.5万元左右。如果是经验丰富的老农在冬季种一茬西红柿就能卖到五六块钱一斤,纯利润能达到三四万元。除此之外,还能间种油菜、蒿子秆等小叶菜,这收入可是翻倍地涨啊!”张书记还介绍说,村民张福顺2008年还在外面开大货车,那时候挣得也不赖,一个月3000元呢!可后来听说老家要盖标准化大棚,就辞了司机的工作,跟老伴和女婿合伙承包了3个大棚,一年纯收入就6万多元,既不用像过去跑运输那样辛苦,又挣得多了。

  为啥杨各庄村设施蔬菜香甜可口?镇农办主任吴艳红补充说:“就说杀虫吧,我们用的是生物方法,什么防虫网、诱杀板、太阳能杀虫灯,既彻底又环保;施肥呢,我们用的全是有机肥、农家肥,大户用量大,就直接购进鸡粪自己发酵自己施肥。除此之外,我们还用水肥、CO2肥。水肥就是将含有微量元素的肥料溶在水中,既节省了施肥环节,又可使菜更好地吸收养分。CO2肥就是在施肥过程中产生CO2气体,对蔬菜叶面进行施肥可增加营养。”有这么多环节把关,有这么多营养施肥,难怪杨各庄设施蔬菜搞得这么好。对此,张书记骄傲地说:“来收购蔬菜的人不仅有咱北京市里的,还有唐山、廊坊的,甚至还有俄罗斯、德国的客商呢!平谷的大桃是世界出名的,我们村的西红柿也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

  谈到今后的发展,张书记眼中充满了希望。他说:“到今年7月份,第二批279个日光温室大棚又将建起来了。明年开春我们准备再建120栋,争取形成千亩标准化设施大棚!除了大棚规范,咱组织机构也相当完善,益康富民有机农产品专业产销合作社已经获得了工商注册,有机食品认证也快批下来了,这将确保我们的蔬菜质量没得挑。我们的目标可不是只把蔬菜卖上高价,而是生产、销售、观光采摘、深加工一条龙服务才是我们村产业发展的方向。总而言之一句话,明年再来看看咱村的变化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棚 蔬菜 施肥 日光温室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