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菜农赚不了多少钱”


“菜农赚不了多少钱” ——与京郊北务镇仓上村菜农面对面

  □□本报记者张凤云曹茸

  农产品包括蔬菜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最后一环,其价格的波动极易被关注。而蔬菜的生产者——农民,在价格波动的过程中,又有什么话要说?近日,记者走访了京郊蔬菜第一镇顺义区北务镇的仓上村。

  “年轻人是不愿意干的,太苦”

  1月7日,仓上村54岁的蔬菜种植户张松林背着手从镇种植中心往家走,心里却在不停地盘算着今年种植西红柿的事情。眼看着就要开春了,可是黄化曲叶病毒让种了十几年菜的老张心里直打鼓。

  “防治不过来。”老张抱怨道,“虫害也严重了,病也多了,越来越不好管理。地也是一年比一年旱,今年到现在也没正经下场雪。”

  仓上村是北务镇种植小西瓜和西红柿的专业村,全村300多人,2/3的村民种蔬菜。目前,村里的冷棚已经达到了400多个。

  张松林告诉记者,“种大棚累,我种的这种冷棚,高度不够,人要一直弯

  着腰在里面干活,出了大棚想直起来都费劲。棚里又潮湿,又闷热。”

  村委会副主任王海彬也向记者表示,现在种大棚菜的都是张松林这样50岁上下,年轻人是不愿意干的,太苦。

  王海彬说,仓上村的冷棚每个占地大约1亩,每个棚的建设费用大约1.5万元,政府出了2/3,村集体补了1/3。而要建一个相当面积的暖棚则要4至5万元。“就这还是两年前的价格。”王海彬告诉记者,如今随着建材价格的上涨,一个温室大棚至少要五六万才能建得起来。“单靠农民自己,根本建不起。”

  “一袋西红柿种子,一天涨了近一倍”

  作为京郊蔬菜第一镇,为了促进蔬菜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北务镇一直做着不懈努力,建立镇一级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并且与京客隆超市进行“农超对接”合作,但是覆盖的范围依然有限。

  “超市有时候也过来,还是菜贩子和批发市场来的多。”仓上村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现在还没有实现订单生

  产,收获季节,靠菜贩子或者批发市场到地头来收购。但是近年来农资价格的上涨,以及忽高忽低的菜价却让他们心里越来越纠结。

  去年,老张去买西红柿种子,买的时候是25元钱一袋,当天货就送到了,送货的人跟他说:“你可真会赶时候,现在买就是40元了。”这让老张又喜又惊。喜的是自己赶上了最后一班车,哪怕晚一个小时,他就要为这茬种子多支出几百块钱。惊的是种子又涨了,其他的农资是不是也要跟着涨呢?2011年的春天马上就要到了,这茬西瓜的肥料老张还没有备足。

  记者粗略算了一下,7个蔬菜冷棚,除去建设的费用,每茬西红柿老张要先支出最少11900块钱,这还不算人工的费用。

  “现在人越来越难雇,工钱也一个劲地往上涨,头几年还是30几块一天,去年就60块了。就这样,人还不好找。”老张说。

  “这儿的

  西红柿

  卖过

  8分钱一斤”

  出了力,用了心,用老张的话说就是“管好就挣钱,管不好就容易绝收。”

  2010年,老张平均每个大棚收了8000斤西红柿,算是大丰收了。“最高的时候也卖过2块钱一斤,最低的几毛钱的也有,平均下来一块二左右。菜就是这样,什么缺马上就涨上去了,多了就不值钱了。”

  2009年的时候,仓上村的西红柿平均也就卖到六七毛钱。老张告诉记者,他也遇到过西红柿真不值钱的时候,一箱50斤的西红柿,给20块钱就让小贩拿走了,算下来也就两毛钱一斤,连本钱都不够。王海彬告诉记者,仓上村的西红柿曾经卖过8分钱一斤。

  对于这些年来的菜价,老张有自己的感觉:“稍微涨点儿,很不稳定,多了就便宜,少了就涨点。”倒是农资价格“年年都在涨”。村民们围上来问记者:“这些年来,什么都在涨,化肥、农药、汽油、人工,农民的生活费用也越来越高了,为什么蔬菜价格就不能随着稍微涨一点呢?”

  老张说,蔬菜的地头价也很少能掌握在他们手中。“蔬菜的季节性强,我们不能自己出去卖,就靠农贸市场或者小贩。总得来说还是收菜的人定价,除非碰上菜很少的年头,我们可以说了算一回。”老张这样对记者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大棚 种子 农资价格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