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民是最守信用的


农民是最守信用的 ——临汾市农村信用社创建农村信用环境十年调查

  □□ 本报记者马小林吴晋斌

  我们对临汾市农村信用社采访后,得出以下评价:

  最了解农民家庭财产状况的不是村委会和统计部门,而是临汾农村信用社,因为他们早在10年前就开始做最详尽的农户财产普查,建立了每户农民家庭财产档案,并且每年更新。

  最早体会到信用有价的是临汾农民,不论在农村还是县城,他们随处都能自由贷款,从几万到十几万,随用随贷,随有随还,无需送礼,无需求人,无需抵押,他们拿着信用社发的《信用证》,持证借贷,凭信用担保。

  最能享受到金融优质服务的还是临汾市农民,他们不论务农还是经商、办企业,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有信用社为他们量身订做的金融服务。

  这一切都源自临汾市农村信用社10年前就开始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并持续完善和创新。

  小额信贷让临汾市43万农户受益

  2000年,临汾市农村信用社开始全力推动“小额信用贷款”。小额信贷是根据农民家庭固定财产、收入来源、品德状况,评出信用等级,以此确定贷款额度,发给《信用证》,农民便可持证到信用社随时贷款,不要审批。

  “小额信贷”看似小,农民却受益大。小额信贷就像取钱,不再送礼求人。这就等于向农民敞开了金融大门。

  临汾市所辖16个县级信用联社,就是从“小额信贷”这个最小处重新开始做起的,并创造了一整套操作方式。现在回头看,这件有利于农民的大好事,究竟推广得如何?

  临汾信合人坚持了下来,但同样不容易。山西省农村信用联社临汾办事处主任袁思义道出了其中的艰辛:“说实话,麻烦的好事很难坚持,一户一户进农家,查看、登记、造册、评估,多麻烦,谁愿意去?说不好听点,那是往下赶呀!但是它对农民有利。我们虽然利不大,但对我们安全哪!实践证明,农民是最守信用的。这是我们在农村立足的根基,是我们生财的源泉!必须进行下去!”

  信用贷款能否持续、良性运作,重要的是在农民中形成一个信用意识。为此,他们不断改进操作方式和宣传口号。

  比如,他们最初的推广用语是“穷可贷,富可贷,不讲信用不可贷。”随着小额信贷的普及,他们改为“贷与不贷看信用,贷多贷少看实力,利率高低看贡献。”如今,农民开始转向规模经营,合作经营,信用环境也已形成,并且信用村也升级到县、市、省级。于是,他们再次改变为“贷与不贷信誉说话,贷多贷少经营说话,利率高低环境说话。”

  近两年,他们配合政府各部门的社会性扶助行动,推广各种特别的创业贷款。发放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等六种创业贷款。

  他们以信用社贷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促成“三社联动”,为农民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的一条龙服务,临汾市43万农户切实受益。

  “村周银行”便利店首创全国金融到村模式

  农民对资金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周转愈来愈快,农民跑乡镇信用社办事,路远不便。怎样才能提供更便利、更快捷的服务?

  2009年,临汾市信用社在全国尚未做到这一步时,就率先提出:把金融服务延伸到行政村去。他们为此设计了一个名称,叫“村周银行”。意思是每周定时、定点派信贷员进村服务,弥补村一级金融服务的缺失。

  襄汾县连村是个500户人家的大村,“村周银行”的信合便利店就开在这个村的主街道上。除每周二、五营业外,逢五逢十赶集也开门。每到赶集日子,信用社就请县农业技术员为农民授课。这个便利店辐射周边7个行政村、2.6万余人。自2010年7月1日开业以来,5个月时间,存款余额就达到1578万元,吸纳股金82万元,发放贷款128户380万元,利息收入21.5万元,贷款按月结息率始终保持100%。农民前来办理业务异常踊跃,最多时一天办理200余笔。

  临汾信合的“村周银行”便利店建成半年后,全国召开会议,宣传推广金融进村服务模式。临汾信合再次走在了全国前边。到目前,他们已建起开放式和封闭式“村周银行”便利店215个,辐射800多个行政村,有效地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服务了留守农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缺失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19/1619.html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