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民情的“听诊器”动态服务的“跟踪器” 望都“民情档案”解民忧
本报记者郝凌峰通讯员郭贺伟
有人说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做,乡村干部越来越难当。其实要想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知道群众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做到心中有一本账。河北省望都县通过开发“民情档案”网络平台,建立了包罗万象的民情“明细账”,从而构筑了干群和谐沟通的有效渠道。
望都县望都镇北康庄村丁兴辉等200多户村民是“民情档案”的首批受惠者。在采集“民情档案”原始资料前期,镇村干部了解到夏天农村厕所卫生环境十分恶劣,村民改厕愿望强烈,于是该镇积极申请国家改厕项目,争取到16万元解决了首批200多户改厕资金。“等全村改厕成功了,环境肯定比城里差不了,那样的农村才是新农村呢。”丁兴辉高兴地说。
这只是该镇推行“民情档案”工作中解决群众需求的众多成功范例之一。“民情档案”主要是通过乡镇干部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了解群众的各种民生民情信息,并动态记录和管理一村一户的民情情况,同时也能让上级领导干部全面掌握辖区内的热点事项和重大民生事项的现状、落实情况以及解决办法等。
记者在望都镇看到了“民情档案”,它不但能清楚反映村级户数、人口数、党员信息、村集体经济、干部队伍状况、乡土人才等基本情况,还包括了村民家庭基本信息、家庭生产生活信息、家庭成员就业收入情况、住房信息、村民利益诉求等,细到连每家有几部电话、几只鸡、几头牛都能反映得清清楚楚。
目前,“民情档案”在望都镇试点的基础上已在全县推广,它已经成为掌握民情的“听诊器”、动态服务的“跟踪器”、破解难题的“润滑剂”、领导决策的“指南针”。通过“民情档案”,该县已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56个,提供致富信息200多条,帮助就业323人;收集信访隐患信息62条,已经协调解决56起;通过在外能人引进项目12个,实际完成总投资5.3亿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0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