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文洪英 本报通讯员 贺爱琳 刘金艳
5年前的金秋十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
这一决策犹如冲锋号角,在井冈大地的吉安市迅速掀起了建设美好家园的滚滚浪潮。
5年的辛勤耕耘,5年的春华秋实。一条条康庄大道修到了村口,一股股清澈的安全饮用水流进农家,一幢幢漂亮的农家住宅拔地而起……
5年后,全市共建新农村建设点4009个,累计投入资金15.5亿元,惠及农户18.35万户、76.06万人。全市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奏响了一曲新农村建设的动人乐章。
科学引领
2005年以来,在吉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新农村建设认真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五新一好”的要求,以发展生产和农民增收为首要任务,以“五通一气”和“三清三改”为突破口,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加强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就像一束明媚阳光,照射出一道新农村建设的亮丽风景线,犹如一股股清泉,为吉安市新农村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每年市、县、乡近万名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挂点扶持、办班培训、现场指导、驻村帮扶等形式与广大农民一道,定规划、争项目、传技术、筹资金等参与新农村建设,深受群众好评。
村组党员干部带头投工投劳,带头捐款捐物,率先实施“三清三改”,与群众共建新农村,成为农民群众的知心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试点村群众交口称赞:“苏区干部回来了。”
永丰县沙溪镇沙溪村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一学一会一谈”学习,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和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设立了“党员干部论坛”,全面推行“干群联系卡”、“民情日记”。
该镇还开展帮扶活动,以领导干部“1+2”和党员干部“一帮一”的帮扶模式扶助弱势群体,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发展生产、捐资助学,扶助该村27名困难学生,21户群众脱贫致富。
新农村建设给全市农村带来了新的气象、新的生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农村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该市新农村建设受到了中央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五通一气”工程更是被中央领导和有关专家称为“吉安模式”。
实力助推
建设新农村需要产业支撑。吉安市始终把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按照“一个产业,一套规划,一套适用技术,一套扶持政策”的思路,大力发展优质粮油、无公害蔬菜、草食畜禽、特种水产、花卉苗木、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
通过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村能人带动产业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村一景”的产业格局。
泰和县马市镇蜀口村,从产业发展和特色产品入手,培植专而精、特而优的“一村一品”产业。主要以种植、加工、销售茶叶为主,发展壮大“蜀口茶”品牌,建立优良无性繁殖茶叶品种200亩,坚持科技兴茶和品牌战略,注重消费者和种茶农民社员的利益。
通过新农村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使蜀口茶做得更好更优,使之夺“金奖”,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公认的名茶。产业发展,使村民增收,企业增效,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蜀口茶于2009年取得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同年,蜀口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被省、市、县评为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
2010年6月份,蜀口茶获第三届江西绿茶博览会名优茶评比银奖,这是蜀口茶为清朝贡茶后,几百年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如今,蜀口茶产品销往上海、浙江、北京、南昌等地。
目前,全市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779个,发展专业合作社755家。135个“一村一品”示范点和164个专业合作社列入省“双十双百双千”工程。
“一村一品”专业村覆盖了3756个新农村建设点,达93.6%。专业合作社覆盖了3872个新农村建设点,达96.5%。专业农户2.1万户,辐射带动18.05万农户,专业户年收入5万元以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1-01/159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