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水稻育秧基质如何“叫好又叫座”?


  同样的种子,为什么产量会差这么多?江苏省农机推广站站长陈新华告诉记者,增产秘诀在于缩短秧龄、实现壮秧。传统的营养土育秧,通常秧龄在30-45天才能达到机插秧苗的标准,而基质育秧秧苗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通常只需要一半的时间即可达到机插秧标准。按照每亩水稻多生长一天可增产5公斤来计算,这为未来我国粮食增产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更为重要的是,基质育秧不仅解决了“土”的问题,更弥补了农村劳动力的不足。一方面,传统营养土育秧靠的是“老农”个人技术和经验,很难标准化,一旦营养土培肥和配制时达不到壮秧要求,就会对秧苗造成伤害。另一方面,采用外取营养土育秧的方式,劳动强度大、工序流程复杂,目前农村劳动力老化、短缺的现实,使得这种“土”办法已经很难持续。

  “基质是标准化育秧‘物化了的技术’,用户只需要‘播下种、浇上水’即可育出健壮秧苗,没有稻作经验的人也很容易掌握。”王其传表示,基质质量仅是同体积土壤的1/4,劳作轻松,便于育秧机械化、规模化。目前国内水稻基质育秧面积达500多万亩,使用柴米河基质的水稻面积在200万-300万亩。

  推广之难呼唤破解之道

  基质育秧既然好处众多,那么相对于国内水稻总的种植面积而言,基质育秧的占比为何不高?是什么阻碍了育秧基质的推广呢?

  首先是技术关。“目前无土基质应用效果及配套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机播作业效率与无土基质吸水性能密切相关,市面上的一些产品为提升吸水性添加的一些高分子材料,其二次降解产物会对土壤造成一定危害。”戴其根说,水稻壮秧剂是以消毒为主,调节pH、施肥和化控为辅的水稻育秧制剂,农户因一时掌握不了技术,常常造成基质产品质量不稳定、育秧效果差等问题。

  其次是标准关。基质育秧优势颇多,但其本身缺乏全国通用型标准,使得基质在推广时面临一些障碍。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国内不同稻区基质原料来源、育秧模式等有较大不同,不同稻区对基质理化属性和育秧配套技术的需求不同。”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导沈其荣表示,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当地农业废弃物水稻基质,加快制定水稻基质生产和育秧质量标准及配套技术规范,这对水稻基质育秧领域的研究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最后是效益关。基质育秧推广慢的另一面,与目前种田的比较效益较低有关。以江苏淮安为例,全市水稻机插秧面积180万亩,相比传统育秧方式,基质育秧每年为淮安农民带来增收2亿元。但分摊到每个农户身上,这些收益相较于外出务工,让农民缺乏足够的积极性在育秧环节提成本、下功夫。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大米 泥炭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