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乡村振兴激活中原沃土


    本报记者张培奇范亚旭

    初夏时节,穿行在中原大地乡间,四下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应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的时代大背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的河南正迈出坚实的步伐。

    “只要牢牢把准乡村振兴的目标方向,沿着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四化’同步发展之路探索实践下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稳扎稳打,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开辟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局面。”日前,在河南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上,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说。

    提升粮食产能,让农业发展更有竞争力

    在滑县万古镇杜庄村田间,焕永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焕永向记者介绍:“我们流转的2000多亩地,全部属于高标准粮田,由于地块好,种的又都是优质专用小麦,产量和收购价比起普通小麦都要高10%左右。”

    近年来,河南省切实履行保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成5400万亩高标准农田,平均每亩提升粮食产能150斤,持续推进科技兴农,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机械化率,保证了粮食持续稳产增产。其中,2018年粮食产量达1330亿斤,创历史新高。

    “今年小麦长势要好于往年。”在项城市丁集镇关庄村,项城农业技术专家组组长、高级农艺师王立华告诉记者:“作为基层农技员,我们一直在项城市推广小麦等农作物的绿色高效栽培模式和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让更多农民通过土地增收致富。”

    调结构、转方式,让农民种地“种”出好日子、让各地抓农业“抓”出积极性,河南省探索推进“四优四化”,其中,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1204万亩,优质花生种植2200万亩,优质草畜走出了一条秸秆换肉换奶、循环发展的路子,畜牧产值居全国前列,食用菌产值全国第一,蔬菜、中药材产值全国第三,灵宝苹果、西峡猕猴桃、温县铁棍山药、宁陵酥梨等闻名全国。

    优质农产品的充分供应,也培育出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据统计,河南省2785家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主要分布于肉制品、面制品、油脂制品、乳制品、果蔬制品等五大产业,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双汇、众品、三全等品牌叫响全国,成为河南“农”字号的靓丽名片。

    “我们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筑牢大粮仓、丰富大厨房、做优大餐桌。”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申延平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真正回应市场和百姓的期盼。

    建设美丽乡村,突显生态环境优势

    一湖清水倒映着绵延的峰峦,不远处摆渡划桨的村民惊起了三两只水鸭,光山县泼陂河镇东岳寺村正处在湖的岸边。“凭借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推动东岳寺村走‘文化+旅游’路线,使之成为信阳市首个美术写生基地。”泼陂河镇党委书记余效前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环境好了,生活才能更好,农村才更具吸引力、农业才更具竞争力。”光山县委书记刘勇介绍,推动乡村振兴,必须守住生态环保红线,把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变成“聚宝盆”,绘就村美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画卷。

    近年来,信阳郝堂、孟州莫沟、陕州北营等一大批美丽乡村依托自然风光,保留传统元素,引入时尚气息,发展生态观光、休闲体验,把美丽转化成了生产力、竞争力。同时,坚持农业与旅游融合,原阳县、宁陵县等不少地方依托当地特色种植业,开展“赏花游”、组织“采摘节”,把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

    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也已成为河南很多地方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功实践。“我们落实乡镇工作‘三结合’与落实县域治理‘三起来’衔接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加快构建‘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新型市场主体’格局,加大农业投入,引入市场主体,乡村‘颜值’提高了,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生态饭,钱包也鼓了起来。”尉氏县张市镇党委书记杨民强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粮食 休闲 土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