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重生
这是一方普通而又不普通的的印章。说它普通,首先是用料普通,用的是南方常见的石材,刻印者是一位十七岁的少年。说它不普通,是因为主人将它天天带在身边,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用印章上篆刻的内容时时勉励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十五岁那年,连建伟在叔公家里发现了《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两本医书。古人把中药药性编成歌赋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使他爱不释手,从此与中药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能满足他系统学习的愿望,叔公把家藏的一整套中医学院教材都送给了他。连建伟在学习中拓展了视野,广泛涉猎《内经知要》《丹溪心法》《河间六书》等古代的医书。他节衣缩食,见有价值的医书必买。不知不觉间,收藏了百余部医书。十年浩劫期间,社会秩序混乱,连建伟却利用辍学在家的时间,得以博览群书,潜心学问。在自学的同时,他还到本地嘉兴和嘉善人民医院去观摩老中医开药方,结合古籍记载和临床实践,将患者症状及药方默记于心。老中医们得知缘由,感动之余,纷纷倾囊相授。
从十五岁到十七岁,这三年的自学时光,是连建伟生命自我觉悟的过程。十七岁那年,连建伟看到一些老中医开完药方之后,都会钤上自己的印章,于是决定自己动手刻一方印章。他就地取材,找来一块普通的印章石,磨平,买来刻刀,在印章的上下两面分别刻上了“连建伟”和“落花生”六个字。其中,“连建伟”为阳刻,“落花生”为阴刻。在印章的四个侧面,分别刻上了“十七岁建伟”“鞠躬尽瘁”“忠心耿耿”和“为党为民”。这些文字,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是当年那个初出茅庐的连建伟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期许。
十九岁那年,连建伟作为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并在大队医疗站行医。他的中医药知识派上了用场。中药方照例要有医生的签名盖章。半个多世纪以来,这方“落花生”印章的使用频率之高,连连建伟自己都感到惊讶。恢复高考以后,连建伟从家乡浙江嘉兴县考上了北京中医学院,成为北京中医学院首届方剂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回浙江工作,长期担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成为国家级名中医、中医药教育家。
为什么要刻上“落花生”呢?因为当时初中课本里有一篇现代作家许地山写的散文《落花生》。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情景,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这篇文章对少年连建伟的触动很大,他决心向落花生学习,一辈子做一个像落花生那样有益于社会的人。
转眼,连建伟已近古稀之年。事业有成的他,不但坚持坐堂门诊,还利用业余时间著书立说,并写得一手好书法。开药方要盖章,写书法也要盖章。常常有朋友将选材考究的精美印石赠送给他,有的人甚至刻好印章送上门去,但连建伟依然习惯于使用自己的“落花生印章”。每一次盖章,就相当于重温一次自己在十七岁那年立下的誓言,这是一种怎样的执著和坚守啊!
连建伟长期从事方剂学的教学工作,治学严谨,教学成果丰硕;他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因医术精湛而惠人无数,成为受人尊敬的中医药大家。立志当立少年志。半个多世纪以来,连建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自己要成为“落花生”的理想和信念。
倘若人人都有一方伴随终生的“落花生”印章,该多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5-22/10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