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企业直接参与种植,金沙河获得了优质粮食原料,职业农民取得了高额佣金。被流转土地上,原承包土地农户的利益,如何得到保障呢?这个疑问,在闫里村党支部书记范会强那里得到了解答。据老范介绍,闫里村村民总数5200多人,共有农地5996亩,总量虽多,人均下来并不高,农户收入早已不可能单单指望种地。为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解放农村生产力,2016年南和县鼓励各村加快土地流转,号召以村党支部名义领办或参与农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当时金沙河农作物种植合作社有意在闫里村流转土地,村“两委”经过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一致同意加盟合作社,整村流转土地。
“当时流转费定的是‘双500’”,即按照每年每亩两季各500斤小麦、500斤玉米产量,以当地县物价局粮食指导价为基准,换算成现金,提前付给流转农户。村“两委”负责协调土地流转中农户与合作社的相关服务,合作社每年按每亩50元拿出盈余,付给村“两委”协调工作服务费。据南和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瑞霞介绍,“双500”流转费是农户、村“两委”、合作社三方商定的标准,“高于不计入农户个人投劳部分的种植净收入,如果算上农户流转土地后腾出时间打工增加的收入,比不流转会好很多。”大账小账一算,干部党员带头,闫里村的流转工作很顺利,近6000亩农田目前已全部完成流转。“对这样的流转,村民们现在是百分之百的满意”,言谈中,范会强把这句话重复了两遍。
这种合作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壮大了闫里村的村集体经济实力。用金沙河付给的服务费,过去村集体几乎零收入的闫里村,现在不仅建起了村里保洁队伍,绿化美化了主要街道,还装上了210盏太阳能路灯。“村‘两委’的凝聚力、号召力更管用了。”说这话的老范,腰杆挺得很直。采取类似方式,7年来金沙河合作社已在南和县流转2.8万亩耕地,共涉及6个乡镇30个行政村6696个土地承包农户。
依靠流转来的耕地,依靠全程机械化和精细化管理,金沙河成了南和县头号“种粮大户”“高产大户”,亩均收获小麦1100斤、玉米1300斤,年产粮食3.3万吨。其中的小麦完全按照金沙河集团产销需求组织生产,从品种选择到原粮品质全程可控,成为企业最放心的专用原粮。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也因为实现规模化、科学化种植,令传统农业难以望其项背。“举个简单的例子,农田洒肥农户一天最多喷5亩,我们一个人能喷2000亩”,李江坡说,“这就是二者之间的差异”。
既不与农户争利,又能反哺农户支持农村,还能获得放心原粮,金沙河从二产到一产的逆向融合,迈出了企业一小步、产业一大步。
不止追求生产工艺高水准,更要产品真正符合市场需求——
二产呼应三产调节奏,金沙河探清了企业法则、理顺了产业秩序
邢台下辖的县级市沙河,是金沙河的总部厂区。在厂区入口处,一台重型卡车,正高高撑起车厢在液压翻板上卸车。值守卸货的员工说,“大约20分钟卸1车”。接下来,这些小麦原粮将通过全封闭的清洗滤选车间管路,再进入24小时运转的300台透明可视磨粉机组车间,被按照不同用途分9层剥离研磨成专用面粉,最后才到达隔着玻璃幕墙才能参观的挂面制作车间。在这里,和面、轧饼、切削、烘干、包装,所有工序全部在自动智能状态下一气呵成。“麦粒变面条,一路下来4个小时就能搞定。我们这个厂区的挂面日产量是1500吨。”工作人员介绍说。
这样的场景,除了春节放假,金沙河各个磨粉制面厂区,每天都在同步上演,每一名金沙河的员工都能自豪地告诉你,集团每天加工磨粉的小麦总量是1.1万吨。集团质量管理部经理魏永杰详细介绍说,这1.1万吨的小麦可以磨出8000吨面粉,其中的3600吨专门用来制作挂面,另外4400吨分成各种包装规格的面粉,面粉、挂面同步上市。
在金沙河,一条常规的挂面生产线,1个小时的生产能力也能达到2吨以上,而市面上不同条形规格、不同重量包装的挂面,在不同的超市里又有不同的品种,单品总数多达600种。体量庞大的生产线,怎么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也就是大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第二产业,如何与市场流通的第三产业迅速对接,既让生产线不停顿,又让市场货架不单一。魏永杰做了一番如下解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4-25/98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