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活态遗产需要活态保护


    闵庆文

    1965年在波兰华沙成立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遗产委员会专业咨询机构。1982年4月18日,ICOMOS执行委员会决定设立国际古迹遗址日,1983年11月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自此每年4月18日就成为国际文化遗产领域的一个重要节日。自2001年开始,每年设定一个主题庆祝,今年的主题为“乡村景观”,还计划今年10月在摩洛哥举办乡村景观遗产科学研讨会呼应加深这个主题。显然,这里的“乡村景观”实际上指的是“乡村景观遗产”。

    景观、文化景观与乡村景观

    “景观(Landscape)”原是一个地理学名词,一般意义上是指一定区域呈现的景象,即视觉效果。这种视觉效果反映了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生态学上的景观是指由相互作用的斑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的一个空间异质性区域,是具有分类含义的自然综合体,既是某一区域包括自然、经济、文化诸方面的综合特征,又是一般的自然综合体,或区域单位或相当于综合自然区划等级系统中最小的一级自然区,或任何区域单位。

    文化景观(CulturalLandscape)一词在20世纪20年代起就已普遍应用,它是人类地表活动的产物,是自然风光、田野、建筑、村落、厂矿、城市、交通工具和道路以及人物和服饰等所构成的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反映文化体系的特征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1925年美国地理学家索尔主张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增加了“文化景观”这一新的类型(也有人认为文化景观仍属于文化遗产的范畴)。在其所定义的三种文化景观类型中,“有机进化的景观”指的是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次类别“持续性景观”,指在当地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乡村景观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园林建筑师联合会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于2012年推出的倡议行动,目的是促进国际合作、加强对作为遗产的乡村景观的研究、管理和保护,为乡村地区的文化遗产问题建立全面而系统的方法指引。2017年12月在德里举行的ICO?MOS大会上通过《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

    乡村景观遗产就是农业文化遗产

    从本质上说,乡村景观遗产就是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的一项倡议,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自2005年以来,已有21个国家的57个项目得到了认定,并逐步探索出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与适应性管理途径。中国、日本、韩国等还建立了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体系。我国农业农村部自2012年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以来,已经分4批发布了91个项目。

    《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定义:作为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持续性文化景观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乡村景观遗产是生产食物和其他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场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畜牧业、渔业和水产业、野味食品的养殖和狩猎、食盐等其他资源的提取等。并在《关于乡村景观遗产的准则》中进一步表述:考虑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旨在确认和保护引人注目的土地利用体系和景观,这些体系和景观具有遗产价值,具有丰富的全球重要农业生物多样性和知识体系,在社区与其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变发展,存在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和意愿。与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相一致,乡村景观遗产是动态的、活着的系统,既包括生产性土地、结构形态、水、基础设施、植被、定居点、交通、贸易网等,以及更广阔的物理、文化、与环境间的关系及场景等物理性特征,也包括相关的文化知识、传统、习俗、当地人类社区身份及归属感的表达、过去和现代人们和社区所赋予的文化价值和含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生产 梯田 适应性 转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