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垛油菜花竞放。
张颖峰摄
编者按一块石头,一条深藏山涧的溪水,甚至隐藏在古村落间的一块独特的砖石,都是我们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诠释和记忆。无论是“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令人神往的乡村生活,抑或是留存我们记忆中的“小桥流水人家”的乡村景观,均以其独有的人文价值,在记录着我们先祖的生存智慧的同时,也给人类留下了隽永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明。借着国际古迹遗址日,进一步发掘乡村景观遗产的价值,带动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对于当下的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灿如烟霞的人类乡村景观遗产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农业文化遗产为乡村景观的保护发展趟出了新路。
兴化:农旅结合助推乡村振兴
兴化位于江苏省中部的里下河腹部,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市,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百强县,还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自2014年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来,兴化市委、市政府始终遵循“在传承中发展,在保护中利用”的工作方针,积极培育特色品牌,促进产业富民,让农民在遗产的传承、保护、发展中分享利益,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遗产的生态基础,培育特色品牌。于750年前形成的兴化垛田系统至今尚有47万亩,其中核心保护区6万亩,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兴化市突出垛田垛美、水美、花美、林美的生态优势,做好“生态+”文章,“三品”认证数量占食用农产品总量的55%,兴化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优质品牌农产品生产供给基地,全市农民增收30亿元。
挖掘遗产的景观功能,发展休闲农业。兴化将传统的耕种方式与垛田地区万垛耸立、千河纵横的独特地貌相结合,突出“种风景、卖风景、富农民”,造就了“春看菜花、夏观荷花、秋赏菊花、冬品芦花”的四季美景,并将农业生产,尤其是各类园区、特色基地的建设,与科技创新、景观特色、农耕文明、特色民俗、文化艺术等创意元素相结合,建设了以缸顾乡东罗村为代表的一批特色田园乡村和田园综合体,叫响“全域兴化、如诗如画”生态旅游品牌。尤其是将油菜种植与垛田地貌相结合,培植了千垛菜花这一全国最美油菜花海,同时大力发展油菜籽加工产业,实现“春卖花、夏卖油”,将垛田油菜从单纯的菜籽种植,发展到加工、旅游,亩均产值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600元,其中核心区亩均产值达到8000元,成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范。2018中国·兴化千垛菜花旅游节实现旅游总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16.7%,促进了“农业+旅游”的发展,直接拉动了全市餐饮住宿业、金融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等许多相关产业,其中景区农家乐经营户纯收入5万-10万元,使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注重遗产的科技支撑,提高综合价值。兴化强化科技在遗产保护与发展中的作用,组建了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院士专家工作站和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聘请中科院李文华院士团队驻站,为兴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将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这一江苏唯一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建成开展农业科技研发的平台,展示农业生态文化的窗口,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委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编制了发展规划,对遗产的经济、生态与文化价值进行科学研究,形成了综合价值687亿元的评估研究报告,不仅对兴化垛田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更对全球其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朱会林
湖州:遗产地成为青少年研学基地
近年来,湖州市委、市政府一直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推动、社会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保护与发展长效机制。2017年沿袭2500多年的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社会联动,让桑基鱼塘系统文化的“情怀”落地。湖州市积极推动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学校对桑基鱼塘的保护工作进行有益探索,唤醒社会各界责任意识,形成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强大合力。建立全国首个农业文化保护与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创立桑基鱼塘科研创新中心,系统性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传承工作。4月21日,鱼桑文化研学院揭牌,将围绕鱼桑文化,开展地理、人文、民俗、非遗、植物、文创、美食、生态八大板块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打造成一个让全国中小学生参与实践教育的基地,促进传统农耕文化在下一代的传承与保护。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9-04-24/9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