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地退出三种模式任你选


编者按:四川内江市市中区作为全国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之一,坚持“农民自愿、风险可控、权益保障、土地利用”的原则,在土地规模化退出和补偿金市场化上大胆探索,初步形成了退地换现金、换股份、换社保的“三换模式”,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请跟随本报记者的脚步,去内江一探究竟——


  2015年,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作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一项探索低调推进:龙门镇龙门村52户农户长期退出(至第二轮承包期限即2029年)55亩土地承包经营权,1户永久退出5.38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标志着农村承包地有偿退出试点破冰。截至目前,市中区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退地换现金、换股份、换社保的“三换”模式,已有1000余户农户自愿有偿退出承包地6000余亩。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农村改革的主线。市中区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所开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或将为处理这一关系提供新的思路和选择。在这场退地改革中,哪些人退地了,如何实现平稳有序退地,退地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记者进行了调查。

  1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问题交织农村人地关系亟待重构内江市市中区有农业人口30.25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0.61亩,其中丘陵占93.16%,区域内地块细碎、分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劳动力进城,导致土地撂荒现象严重。据统计,市中区外出务工劳动力10.83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10.05万人,占总劳动力的55.31%,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是妇女、儿童、老人,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撂荒率较高,部分村撂荒率甚至达到50%以上。

  陈林是市中区龙门镇九龙村村民中的佼佼者。上世纪90年代初,他便进城闯荡,一步一个脚印在城市中扎下根来,如今已经在成都城区购置了多套房产。几年前,陈林把年迈的父母亲接到了城里享清福,老家的地也就撂荒了。

  像陈林一样“离农不离地”、“离农不弃地”、“弃耕不流转”的现象在市中区十分典型。对于陈林们来说,土地已经不再作为必要的生产资料,而仅是一种财产表现形式。

  “允许部分长期离农的农民将对土地的承包权利转变为货币、股权等流动性更强的财产形式,将有利于增强农民市民化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农民退出承包权,简化了农村土地产权关系,将减少土地配置中的交易费用,并使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稳定的投资预期,从而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问题专家、博士生导师郭晓鸣表示,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是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大现实问题夹击下,重构农村人地关系的一种尝试。

  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市中区农户家庭工资性收入占比不断超越经营性收入,土地对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功能也随之减弱,使部分农民具备退出承包经营权的意愿,为试点在市中区推进提供了前提条件。

  根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对内江市中区21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结果看,有三类农户家庭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意愿强烈:一是已将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二是已在城镇拥有住房的农户;三是已购买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农户。

  2

  超6000亩土地承包权退出退地换股份接受程度最高根据“退用结合”的总体思路,针对不同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实际需求,市中区逐步探索出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的多样化模式,具体来看可总结为“三换模式”:

  “退出换现金”。这一模式主要针对在城镇落户,在城镇有稳定就业、固定住房,有社会保障,不依赖土地为生的农户。2015年11月,陈林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协议上签下了名字。自此,陈家把村里那片被撂荒多年的5亩承包地退还给了集体。在陈林之后,龙门村11组的52户村民也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回了村集体。与前者永久退出不同的是,他们的退出时间以第二轮承包期限(即2029年)为界,被称作长期退出。因为保留了退地农户再次获得承包经营权的机会,解除了部分有退出条件但不愿完全放弃农村土地权利的农民的顾虑,“长期退出”方式显著增强了农户的退出意愿。

  钱从哪里来,是“退出换现金”模式下的主要难题。按照多次协商定下的补偿标准,龙门村共需兑付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补偿资金80余万元。“村集体无力支付,这笔钱大部分来自区里财政的改革专项经费,以筹借的形式支付给龙门村。”龙门村支书罗家元表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外出务工 农业生产 试验区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