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小麦、水稻等作物遭抗性有害生物重大威胁:这类产品要火?!


 近年来,全国主要病虫草害抗性明显提升,据全国农技中心2015年对60个抗药性监测点显示:水稻褐飞虱除对吡虫啉、噻嗪酮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达到1000倍,对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产生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达200倍以上;浙江、江西大部分地区二化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按、三唑磷产生中等水平抗性,其中浙江苍南种群抗性倍数高达138倍;江苏省小麦赤霉病对多菌灵抗性提升,抗性病菌占全省病原群体中的比例达到60%,使此药在江苏部分地区失去应用价值;棉蚜对吡虫啉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大多在200倍以上。可以看到,有害生物抗性发生越来越严重,农民防治难度大,只能不断增加农药使用量,最终将会导致无药可用。

  老农药品种越用越多效果却越来越低,而新农药品种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如果仅仅通过药剂本身改良来提高防效将会非常难。很多农民通过添加洗衣粉、柴油、洗洁精等来提高药效,也有企业开发出“农药伴侣”,但其效果都不稳定。农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显著提高药效,能广泛应用,安全、高效的产品,来对抗抗性有害生物,这类产品前景不可估量,必将成为未来农药行业一片新蓝海。

授旗仪式,活动启动

  4月10日,由中国化工报社《农资导报》主办的“病虫草害抗性治理全国巡讲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会议得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等单位的支持。启动会上,通过专家及嘉宾的讲解可以看到,有害生物抗性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其表皮穿透性降低,如果能穿透有害生物的“铠甲”——表皮,让药液快速进入靶标位点,就能起到提高农药使用率的效果。

与《农资导报》达成宣传推广合作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张健秋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农业大国,种植面积大、种植结构复杂,导致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呈现出区域性、多样性,很多地区有害生物已经产生抗药性。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抗性有害生物发生日趋严重,农民缺少针对性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他们只有通过增加农药使用量来提高防效,这样一来更加重了有害生物抗药性的发生,与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背道而驰。大家都知道,新农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农民想要使用新农药来防治抗性有害生物是很难实现的。我们要想解决好农民的生产难题,需要不断发掘行业潜力,开发新产品,推广新使用技术。在新产品推广和使用过程中,我们要予以大量的、真实的、客观的宣传报道,来加快新产品及其使用技术的快速扩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抗性 有害生物 抗药性 品种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