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水稻恶苗病抗性问题不容忽视


本报讯 水稻恶苗病病原菌为GFSC内的藤仓链孢菌、层出链孢菌、拟轮枝链孢菌和F.andiyazi。其中,藤仓链孢菌为水稻恶苗病主要的病原菌,但层出链孢菌、拟轮枝链孢菌和F.andiyazi的发生与危害、药剂防治及抗药性等问题不容忽视。

近几年,水稻恶苗病发生加重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浸种处理不当。随着城镇化建设、农村土地流转促使水稻种植向轻简化转变。机插秧由于省工省力、高产稳产等特点,近年来在江苏省得到迅速推广。机插秧育秧时集中大批量浸种很难有效贯彻药剂浸泡技术要求,导致浸种不透,水量过多,药剂浓度达不到要求,而浸种催芽环节又正是病菌侵染与扩散的时机。第二,单一使用药剂导致抗性增加。

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病品种,水稻恶苗病的防治一直以化学药剂进行种子处理为主。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使用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防治水稻恶苗病,取得了理想的防效后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由于多菌灵作用位点单一,病菌容易对其产生抗药性,且抗性稳定遗传。70年代后期,中国已有多菌灵防效下降的报道,1982年,日本报道了藤仓链孢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由于藤仓链孢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发生与蔓延,多菌灵逐渐被咪鲜胺取代,但长期使用咪鲜胺后,其抗药性也发展迅速。

目前,中国有135个杀菌剂产品(包括单剂和复配制剂)登记用于防治水稻恶苗病,这些产品的有效成分有咪鲜胺、咪鲜胺锰盐、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戊唑醇、氟环唑、三唑酮、溴硝醇、福美双、咯菌腈、甲霜灵、精甲霜灵、种菌唑、嘧菌酯、氰烯菌酯、恶霉灵、乙蒜素、萎锈灵、代森锌和氟唑菌苯胺等20多种,其中约85%的产品成分为咪鲜胺、多菌灵或咯菌腈,并且大多为咪鲜胺和咯菌腈单剂。近年来,随着咯菌腈的大量、广泛尤其是单一使用,病菌对该药剂的抗药性问题也不容忽视,水稻恶苗病的有效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胡元珏)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多菌灵 水稻 抗药性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