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乡间的土打垒


乡间的土打垒    农村新报讯 湖北随州 李旭斌

    以土垒墙建屋,可算中国最原始,而又持续时间最久的建筑活动。直至上世纪90年代前,青砖灰瓦还是乡村盖房垒墙的奢侈材料,那时随县一带建房多半还是以土打垒墙体为主,屋顶多为木结构,灰瓦白屋脊。“土打垒”虽然全是体力活,可施工场面如同一道风景线。
    土打垒的工具主要有两长板与一短板链接成长方形的木板框架,再由两个夹棍和上下两个蚰子(随中地区也叫老鼠),“蚰子”和夹棍四方链接一起,将木板框没有封口的那一端固定夹牢,架在事先打好的墙基上就可以填土打杵了。
    打墙前要先平整好基地,在墙体立脚的一线以石砖砌好基础,再将准备上墙的土,用灌水放式调整到既能相互粘连,又能立起而不垮塌的湿度。随县一带以油砂土垒墙为好,这种土晴天不结板,雨天不烂泥,垒成墙更经得起风雨。
    打墙人数有“五紧六松七打混”之说。意思是五个人一班,两人打杵,三人备土上土有些紧张,六人就可松散一点,如果是七个人,就可以抽出一人“打混板”。“混板”是用木头砍成斜面状的木槌,在刚起板的新土墙面上拍打,以使墙体更牢固。打杵有“上打眉毛下打屌”的说法,这是说打杵只有提得高,才能打得重。杵重重地落在湿土上,“啪”“啪”“啪”声音沉闷,很有节奏感。
    打杵需要体力也需要一定功夫,功夫深的可以一个窝里连砸三下不乱锤,没功夫的第二下都砸不准前面的坑。一般情况下每个坑要砸两遍。叫两打,建主房为了坚实要三打。三打能使打出的墙更结实。
    砸好一遍,下面的人会继续往木框里填土,然后再砸,一夹板土要填打两到三次,直至板框满平,待凹槽全部填满打实,再将木夹棍拆下来,起板框,挪到前面去,接着再架一板框。板框的第二层立在第一层之上,第三层又垒在第二层之上,就这样循环反复,墙便一层层地长高了。
    打墙全是个体力活。非一般人能胜任,多为体格健壮,肌肉发达的青壮年。农村有句俗话:“脱坯打墙,活见阎王”。劳动中难免流汗,人都穿得很少,似乎在向人展示着阳刚的体魄。过去的乡村,哪家盖房圈院需要打墙,都要事先准备下充足可口的饭菜。这些重体力下劳动的人消耗很大,肯定饭量惊人。
    打墙是多人配合的劳作,是体力活儿,也有技术含量,既体现了建筑文化的本色,又体现着群体合作的精神。
    生命过程中有很多时刻是值得怀念的,你记得它,它就自然能温暖、润泽你的情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上一篇 : 图文:渔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