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传统农业突围,应该把主阵地放在哪


  有事没事的时候,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欧阳竹喜欢到山东省滨州市北部临海的盐碱地转转——这片曾经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如今已被抗盐碱小麦所占领。天翻地覆的变化源于“渤海粮仓”计划的实施,它使山东盐碱地种粮面积增加到100多万亩。

  如果说气候条件和栽培历史是山东发展农科园区的天然禀赋,那么创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各色农品和发展模式更是山东人所擅长的。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最大种植国,但产量、品质却始终位居20位之后,且专用型薯种一直是空白。十多年前,商人梁希森瞅准这一商机,先后投资20亿元,建成全球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如今,建在希森集团的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创造了年繁育原原种2.5亿粒、商品薯单薯重量3.6公斤、亩单产高达6500公斤等一系列“马铃薯神话”的同时,还瞄准世界行业难点和空白点发力——瞄准鲜食马铃薯和彩色马铃薯两大领域进行攻关并取得成功。

  西王集团则把目光投向了制糖领域,他们开发的玉米绵白糖以结晶果糖为主,以葡萄糖为辅,经过特殊工艺研制而成,是由玉米精深加工而成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中国玉米产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西王玉米绵白糖的“横空出世”更具战略意义。

  一产抓优,二产抓深,三产抓全,在山东农科园区,还有许许多多的“西王”,他们不断尝试着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以改革红利驱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玉米 传统农业 嫁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