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解读定心丸: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将给农民带来什么


土地承包到期之后怎么办?
  随着十九大报告的公布,这个争论尘埃落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
  苏州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学副教授徐文华用“定心丸”形容这句话。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发展脉络中,第一轮土地承包制是1983年开始的,承包期15年,第二轮则从1997年开始,承包期30年。在这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将近一半的农业大国,2027年土地承包期满之后怎么办,非常令人关注。
  “再延长30年,(这)意味着农村土地承包制度长期不变,对稳定农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有长期意义。”徐文华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大多数农民盼望政策稳定,不希望政策多变,中央作出这个决策也是适应了农民的需求。
  在城市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研究土地资源管理的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张军分析认为,之所以定为30年而不是更长的期限,则是为了把土地承包制度稳定在一定年限,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张军肯定“延长30年”带来的好处。今年7月,他在湖北某县调研农地产权与农户施药行为的关系时发现,如果农地产权期限短,农民会加剧对土地的使用,不重视土地的休养生息,相反,在拥有稳定而长期的农地产权的地方,农民更愿意采用生物农药、农家肥等方式耕种土地,减少化肥的使用。
  “就像你自己的东西,产权在你手里,你肯定爱惜;如果是借来的,可能就不会这样。”张军总结说,对国家土地的利用也是这样,承包期的延长会带来一种保护,“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个好处则体现在农业经济上。在张军看来,由于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对农民来说,延长30年的承包期,可让他们根据30年不变的基本政策,规划自己的农业经营行为,“比如,投入更多的资金、资源,对农地进行更多的保护利用,这种长期行为也有利于农业的稳定发展”。
  事实上,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当“延长30年”成为定局之前,关于土地承包权的担忧几未间断,最常见的诟病是有的农村“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进而造成“有人无地种”“有地无人种”的局面。部分地区探索的破局之道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进行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流转。
  随着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的信心也被提振起来。
  华中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系教授陈银蓉感到高兴:农民对土地产权有了明确的预期,有助于形成农村土地市场。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对土地价值的认识更高,那么,他们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的回报往往更高。对于农业企业来说,他们也会更放心大胆地与农民交易。
  张军也认为,种田大户或农业企业需要土地的时候,可以与农民签订合同,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土地、集中生产,从而可以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他在调研中还发现一个现象:在一些地方,农民最主要的收入并不是农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有的占比很低,大概不到10%”,绝大部分农民是把土地流转出去,“他们主要的收入是打工或者其他经营的收入”。
  还有一种模式,则是农业企业在农村发展园林业,当地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再到企业打工,“真正承包土地的多是合作社、公司等外部资本”。
  从宏观角度来说,这些现有的经营模式,也更需要“延长30年”的政策作为“定心丸”。一些受访学者也认为,当土地流转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中国的农业企业化程度也就提高了,大量土地进入农业企业、种田大户,大多数土地因而得到集约化经营。
  虽然未来承包期极有希望延长30年,但徐文华担忧的是,目前,不少农村的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大量青壮年离开土地,农业经营者老龄化严重,如何鼓励年轻人从事农业经营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他同时担心,城市化大规模发展,会不会无限地吞并优质农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业发展 农家肥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