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百万元假农药借道互联网


本报讯(记者宋晰)9月1日,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公安分局公布一起互联网制售假农药案件,案件缴获假冒品牌农药约10万袋,案值高达百万元,抓获犯罪嫌疑人4名。

上半年,群众举报在网上买到了假农药。嫌疑人假冒杜邦、先正达、拜耳等多个品牌,虽然包装不一样,但是里面的成分一样。相关厂家也认定确是假冒农药。徐州警方根据发货地址,在广东某市找到该网店。警方确认,这是团伙造假,并找到了两处仓库和一个生产制造假冒农药的窝点。警方共查扣冒牌农药约10万袋,涉案价值高达百万元,抓获嫌疑人四名,两人已批准逮捕,两人被取保候审。

嫌疑人购进一些比较低廉的杀菌剂及轻质碳酸钙等,以次充好,赚取暴利。以其中一款农药为例,正品价格一包五块钱左右,但是这个假药窝点生产出来的假药,成本价不到五毛钱。

更为震惊的是,此批查获的假冒产品外包装仿真度很高,有一些印有防伪码,另外还有一部分产品以刮码的形式销售,此外还配套有正品的说明书等,如不仔细调查足可以“以假乱真”。此次查获的假冒产品中涉及康宽、阿米妙收、拿敌稳等多种知名农药产品。

嫌疑人造的假冒农药有几种销售渠道。一,部分产品通过某宝的网店进行零售,且售价与正品相当。二,嫌疑人会通过加入农资QQ群等群发广告,等待买家上钩。三,在已经售出的假冒农药中不少是批发给了一些小的经销商,价格仅为正品的3~5折。正是通过上述三条渠道,假冒农药被售往全国各地。

警方提醒,目前网络上销售的农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难辨识真假。警言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渠道来购买农药产品。在购买农药产品时应注意,跨国公司生产的正品农药,每一瓶都有防伪码,并且同一箱内的各瓶之间防伪码编号为随机产生,如购买到防伪码连号或者重号的农药很可能是假货,切忌不要购买刮码产品。消费者买到产品后,建议扫描防伪码或拨打厂家电话,验证产品真假,正品的防伪码如经多次查询,将会有提示,可能是问题农药。另外,建议农业管理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有效遏制制假售假的不法行为。

新条例严格界定造假

今年6月1日实施的新农药管理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被认定为假农药。一,以非农药冒充农药;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二,农药所含有效成分种类与农药的标签、说明书标注的有效成分不符。禁用农药:一,未依法取得农药登记证而生产、进口的农药,二,未附具标签的农药,按照假农药处理。

新条例中明确规定了对经营假农药的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经营的农药和用于违法经营的工具、设备等,违法经营的农药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还应当由发证机关吊销农药经营许可证。

农业部办公厅日前通知,从2017年8月至10月,集中3个月时间开展农药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各地农药经营单位应尽早开展自查工作,避免假农药坑农害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有效成分 杀菌剂 仓库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