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复混肥的未来在哪里?



□本报记者郑涵予

题记

复混肥料产品具有养分综合的特点,可科学施肥、省工省时、肥效显著,因而发展迅速。一个国家所使用的化肥品种与其资源、作物种类和土壤特性等有关,欧洲地区大部分用的是合成法复合肥料,美国是掺混肥料和液体肥料,而中国复混肥以二次加工为主,主要运用团粒法。中国土壤肥力较低,农作物高产、农业可持续发展均需要加强化肥的投入,而复混肥料是近代化肥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肥料品种。随着近年来复混肥料和各种专用肥料产量的稳步增长,复混肥行业已进入大整合时代,产品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伴随生态农业时代的到来,肥料生产步入分级时代,复混肥行业也随之进入大整合的时代,产品更新换代势在必行。复混肥行业应该及时调整产品方向,比如在功能性肥料的开发上,要遵循减用量但不减功效的开发思路;要扩大生产混配肥和开发低品位矿源利用技术,以降低能源与矿源的消耗;依据主粮和经济作物生长全过程需求,开发提供全程解决方案的系列专用肥;响应用肥精细化,大力发展水溶肥、缓释肥。

有关产能和集中度

中国复混肥生产始于上世纪60年代,但由于原料等各种原因发展缓慢,直至80年代才有大于万吨的生产装置出现,90年代开始加快了复混肥生产的发展步伐。高峰期时,二次加工的复混肥生产企业有4000多家,但规模普遍较小。本世纪以来复混肥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现在排名前10的生产公司产能均大于100万吨,全国二次加工复混肥的总生产能力达到2亿吨。但生态农业时代的到来对肥料行业提出了新要求,近几年复混肥产量有所降低,基本维持在在5000~6500万吨左右,生产企业减少到3000家左右,集中度已在增加,产量排名前10%企业已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40%。

目前,中国的复混肥产业规模有了质的飞跃,已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产业已进入成熟的稳定发展阶段。高浓度比重肥料的产量日益提高,各种专用肥料得到快速发展,产业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已逐步形成基础肥料向资源地、专用肥料向用肥市场调整的格局。复混肥规模企业在各地的布点有利于农化服务,生产技术已日臻完善,未来要思考的是如何使产品的配比更合理和如何更高效地应用。

目前,中国复混肥二次加工总产能达2亿吨,年产量达6000万吨,看起来产能严重过剩,但如果考虑到施肥的季节性集中、生产装置的轻投入、满负荷长期生产短期使用造成的流动资金压力巨大,就不会认为复混肥产能过剩了,按相关部门计算,中国化肥的复合化还不到35%。中国二次加工复混肥生产工艺以转鼓造粒的团粒法为主,但所有的二次加工复混肥生产工艺中国都有或者曾经有过,并且一些工艺是中国特有的,如低温脱氯硫基复混肥工艺、高塔尿基复混肥生产工艺。由于家庭承包制度制造成土地分散,种植品种散乱,农化服务体系复杂且成本高昂,因此中国复混肥以二次加工为主与中国农业结构有关。

成本挤压盈利空间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优质土壤不断减少,要保证产量必然需加大化肥的投入。而随着化肥施用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低、资源瓶颈、环境压力等问题日益突出。虽然目前复混肥料行业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误区,例如以一味追求高含量而忽视高利用率、一味追求养分平均配制而不针对土壤、作物等。

由于进入门槛低,目前复混肥的产能还在增加,产业集中度还偏低、中小企业数目庞大、市场秩序亟待完善。由于资源瓶颈加剧了复混肥的成本压力,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复混肥产业的竞争力,成本构成中直接原料成本占比接近80%,盈利空间受到了挤压。随着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实施,打破了单一的等养分平衡肥配方,订单生产我使得企业配方多样化,大的企业可以生产几十个配方的复混肥料,但由于农化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难以支撑平衡施肥的大面积推广,也制约了复混肥市场的进一步开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施肥 尿素 土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