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杀虫剂遭遇“双降”探索破局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永平介绍,2013~2015年,水稻、棉花、大豆、油菜、花生、蔬菜主要害虫发生面积呈下降趋势。但与此同时,马铃薯主要害虫(地下害虫、二十八星瓢虫和马铃薯蚜虫等)和柑橘主要害虫(叶螨、锈螨、蚧类和粉虱类等)近年来的发生面积在逐年增加。在一些作物上,次要害虫发生情况加重,比如在苹果上,主要害虫发生总面积呈下降趋势,但是蚜虫发生面积增加。

自2017年6月1日起,新版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小宗作物用药逐渐规范化,这也给杀虫剂提出了新要求。以果树为例,大宗果树品种的药剂过于丰富。而小宗果树品种如樱桃、蓝莓等很少有药剂登记,存在无药可用的尴尬处境。加快小宗果树的杀虫剂登记,并给予相应的用药指导,这需要杀虫剂企业予以关注。

抗药性管理引关注

抗药性加重是影响杀虫剂防治效果和产品推广使用周期的重要原因。不断寻找新的抗药性解决方案,将是杀虫剂开发的主要方向和重要工作,也是各个厂家、公司追逐竞争的主战场。

2016年全国农技中心对20个省(区、市)的60个抗药性监测点的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赤霉病、棉铃虫、棉蚜、烟粉虱等11种重大病虫的抗药性进行了监测,结果显示,部分病虫对田间常用防治药剂抗的药性显著上升。

据束放介绍,目前在水稻上,褐飞虱已经对吡虫啉产生了高等抗性;灰飞虱也对毒死蜱产生了中等抗性。以棉花害虫来看,目前棉蚜对吡虫啉产生了高等抗性,对溴氰菊酯也产生了高等抗性。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蔬菜上。小菜蛾对阿维菌素、苏云金芽孢杆菌、氯氰菊酯、虫酰肼等已经产生了抗药性;蔬菜烟粉虱对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氟虫腈等产生了抗药性;温室白粉虱对吡虫啉、吡蚜酮、噻虫嗪等产生了抗药性。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希武说,整体来看,中国农药抗药性由北往南、由西往东抗药性逐渐增加,这对杀虫剂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据了解,在害虫抗药性治理中存在的很大问题是杀虫剂的不合理使用:一是忽略了有效治理时期,二是忽略了剂量控制的基本原理,三是药剂轮用、混用不合理。

面对抗药性治理问题,高希武给出了建议:如掌握合适的施药时期和适期施药,并增加化学防治药剂品种的多样性,通过轮换用药、复配用药延缓抗药性的发生。

高希武同时强调了加强抗药性监测的重要性。他指出,现有的抗药性监测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通过标准化的抗药性监测,实时停用或淘汰不能或难于恢复靶标敏感度的农药品种,及时实施抗性治理措施,研发替代技术,能有效提高杀虫剂的利用率,对延长产品推广周期也是一种保护。

采取多种用药方式结合,也是延缓杀虫剂抗药性、减少用药量的方法之一。麦蚜是小麦上的主要虫害之一,通过种衣剂拌种的方法防治小麦蚜虫,省时方便,用药量小,对天敌也不会有影响,受到农民的喜爱。

通过杀虫剂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相结合,也可以提高害虫防治效果。在中国,蔬菜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作物,害虫发生情况复杂,目前许多外来入侵害虫已经成为蔬菜上的主要害虫,如三叶斑潜蝇、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等。应用Bt生物制剂防治鳞翅目害虫,应用寄生蜂、捕食螨防治粉虱、蓟马等害虫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剂型新品种快速发展

近些年,一些关于农药或者杀虫剂的网络谣言甚嚣尘上。华东理工大学院士钱旭红表示,在所有化学品中,农药的安全性是最可知的。现在很多人认为有机食品就是安全的,就是放心的,实则也不一定,因为有机食品很容易存在毒性很大的霉菌毒素如黄曲霉素等。食品安全关键在于如何减少农药残留,如何避免农药过量使用,这才是现在应该关注的问题。“有调查显示,日本是全世界农药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但是食品安全水平却很高,因为日本不会发生大量重复使用某一种农药的问题,所以这就提醒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农药减量,而忽视了增效和提质这两个更重要的方面!”钱旭红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杀虫剂 抗药性 品种 抗性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