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问题得到了国家高度重视,尤其是土壤质量退化和污染。国家也在陆续出台相应的对策:3月6日,农业部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安全利用轻度和中度污染耕地,推广低积累品种替代、水肥调控、土壤调理等措施,实施风险管控与应急处置。5月2日,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成立,将指导各地开展耕地质量建设,特别是加强退化耕地和污染耕地的综合治理。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土壤修复的关注,商品化土壤调理剂在中国的种类和数量均呈增加趋势,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推广非常活跃,不断推出新原料、新工艺、新产品,产业发展迅速。国外一些应用较为成熟的产品也逐步进入国内市场。
据了解,土壤调理剂可解决部分缺素问题,可在全国约8亿亩缺硫耕地上大显身手。另外,中国现有缺水和季节性干旱面积约15亿亩,其中70%以上是干旱缺水和坡耕地。凭借良好的保水抗旱功效,土壤调理剂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中国盐碱土面积达5.2亿亩,其中具有农业利用潜力的盐碱荒地近2亿亩。中国土壤正在加速酸化,pH5.5的酸性耕地面积从30年前的7%上升到目前的18%。而且,伴随酸化的是重金属元素的强烈活化。对于土壤酸化和盐渍化,刘建明认为土壤调理剂由于调节酸碱度功效显著,将大有作为。
盲目跟风阻碍发展
土壤的改良和修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涉农企业对改善土壤的肥力责无旁贷。土壤调理剂在中国的应用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发展速度加快,数量也有增加趋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土壤调理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
首先是种类繁多,鱼龙混杂,质量良莠不齐,土壤调理剂应用的普及力度不够。《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分类》(GB/T32741-2016)将土壤调理剂分为无机土壤调理剂、(合成)有机土壤调理剂、添加了肥料的有机土壤调理剂三类。尽管近两年土壤调理剂很火,但在市场上流传的真正土壤调理剂却很少。来自农业部肥料登记公告信息显示,目前获得国家行政审批的土壤调理剂产品仅有110多个,产品形态包括颗粒、粉剂、水剂。
大连亚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浩告诉记者,市场上一部分企业跟风炒概念,没有掌握调理剂生产的关键技术,生产低端产品,在宣传上夸大使用效果,使用不正当经营手段,给农民造成损失,致使经销商和农民对土壤调理剂产生了误解,阻碍了土壤调理剂市场的良性发展。湖北地康土壤改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泽国指出,尽管科研院校、农业主管部门和企业已经认识到土壤调理剂的价值,但受技术培训不够等因素影响,用户对土壤调理剂的认可度还不够。
其次,产品质量有待提高,非专业群体较多。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物工程事业部销售总监韩志文在采访中表示,目前土壤调理剂的产品研发还处在起步阶段,一些产品存在工艺和质量不稳定、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潜在风险、产品研发和推广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专门做土壤调理剂的大企业不多。郑州世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郭超峰指出,由于缺乏土壤的基本数据,在科学配比有机质、微生物菌种等组分上存在技术瓶颈,产品的针对性不强,影响了产品效果。
再次,产品使用技术有待完善。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告诉记者,当前土壤调理剂市场比较乱,大多缺乏科学指导,土壤调理剂并非所有土地或环境上都能随意使用,制定土壤调理剂的科学施用标准很有必要。据了解,有用户反馈,土壤调理剂用量太少,改土效果不明显;用量太多,成本提高,造成浪费甚至土壤板结等问题。目前大多调理剂都存在配方及用量不科学的问题。土壤调理剂施用方案需要根据当地土壤的质地、盐分、水肥条件及经济效益等因素来确定。
扑下身子做大做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7-05-05/26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