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测土施肥不能做表面文章


国内某测土配方公司实验人员正在测土。(本报记者江华摄)

国内某测土配方公司实验人员正在测土。(本报记者江华摄)

□本报记者李俊霞焦培培

规模种植要减肥增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科学测土、精准施肥。因此,智能配肥成为目前最被看好、推广热度最高的施肥模式。作为测土施肥领域的权威专家,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杨俐苹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对科学测土、精准施肥的认识不深,一些企业推行智能配肥时往往还停留在重宣传、重模式、轻科学的层面。这些做法不仅误导了很多规模种植户,也没有让他们享受到智能配肥带来的真正效益。那么,智能配肥的核心究竟是什么?如何科学实施?想要实实在在为农民带去实惠,智能配肥企业又该从哪些方面着力?

智能配肥的核心是什么?

“首先,做智能配肥的必要性我是肯定的。”杨俐苹说,农业部在2013年就提出了“大配方,小调整”,划分出几个大的作物种植区域并测定了各个区域的养分含量,根据各区域养分的平均状况,给出了一个推荐配方,以前的复合肥企业多是根据农业部给出的大配方去指导生产。但这样操作同样存在问题,首先,农业部给出的配方只针对水稻、小麦和玉米这三种大田作物,经济作物并未涉及;其次,一个区域中养分含量极高的地块与养分含量极低的地块相比,养分含量差异太大,全部根据养分平均值来指导施肥难免会造成较大误差;第三,复合肥企业每新出一个配方都需要重新办理登记证,而且配方数量太多会大大增加企业生产的压力和难度。基于以上三个问题,目前实际上只是做到了大配方,小调整并没有做到。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提倡化肥零增长行动,提倡减肥增效,要更精确的施肥。而要精准施肥的话,势必要通过及时的养分测定进行推荐配方,而做智能配肥刚好能满足“小调整”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因为配肥的灵活性、精确性、科学性,它的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杨俐苹在调研中也发现,智能配肥虽然更科学,但因为缺少专业的技术支撑,缺少跟权威机构的交流沟通,这种模式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企业号称,在测土时,为保证精确,要用万分之一天平来称土样,还有的企业在冰天雪地拿钻去取土,甚至有些企业还在盲目宣传配肥机的精准性。其实这些做法,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完全没有必要。比如,对于测定土壤有效养分来说,用万分之一天平和百分之一天平称量,结果不会有很大出入,所以平时测土用百分之一天平就足够了。杨俐苹认为,智能配肥的核心,不仅仅是买一台智能配肥机那么简单,而是要在获得精确的土壤测试结果的基础上推荐精准配方,而配方要准确就需要相应的推荐施肥专家数据库的支持。

如何做到科学测土?

杨俐苹表示,一个不准确的测试还不如不测。智能配肥的科学性,首先在于精确测土,而想要测的准确,就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土样。除此之外,还要求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要达标。

所取的土壤是否有代表性,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因此取样必须按要求进行。取样时间,一般在前茬收获后或下茬作物播种施肥前进行。如有条件,有些生长期长,追肥次数多的作物,生长中期也可取土样化验,根据化验结果调整追肥的品种和数量,果园一般在采摘后第一次施肥前取土。要保证取土点数量,采一块地的土样,是在一块地中采多个点混合后的土样,一般一亩地最少应取5个点的混合样,面积大取点数相应增加。取样深度和取样位置要根据作物类型相应调整,一般作物以耕层深度为准,果园应在0~30厘米土层取样且要避开施肥点。所取的土样经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留取土样0.5~1公斤作为化验土样。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取样 核心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