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这种施肥模式能省钱,但猫腻也多!别被忽悠了


  规模种植要减肥增效,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科学测土、精准施肥。因此,智能配肥成为目前最被看好、推广热度最高的施肥模式。作为测土施肥领域的权威专家,国家测土施肥实验室副主任杨俐苹研究员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对科学测土、精准施肥的认识不深,一些企业推行智能配肥时往往还停留在重宣传、重模式、轻科学的层次。这些做法不仅误导了很多规模种植户,也没有让他们享受到智能配肥带来的真正效益。

  那么,智能配肥的关键技术到底应该体现在哪里?哪些做法只是表面文章?哪些做法才是科学的?想要实实在在为农民带去实惠,智能配肥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着力?就大家关心的话题,记者采访了杨俐苹研究员。

  智能配肥的核心应该是什么?

  “首先,做智能配肥的必要性我是肯定的。”杨俐苹研究员说,农业部在2013年就提出了“大配方,小调整”,也划分出几个大的作物种植区域并测定了各个区域的养分含量,根据各区域养分的平均状况,给出了一个推荐配方,以前的复合肥企业多是根据农业部给出的大配方去指导生产。但这样操作同样存在问题,首先,农业部给出的配方只针对水稻、小麦和玉米这三种大田作物,经济作物并未涉及;其次,一个区域中养分含量极高的地块与养分含量极低的地块相比,养分含量差异太大,全部根据养分平均值来指导施肥难免会造成较大误差;第三,复合肥企业每新出一个配方都需要重新办理登记证,而且配方数量太多会大大增加企业生产的压力和难度。基于以上三个问题,实际上目前只是做到了大配方,小调整并没有做到。国家提出化肥零增长,提倡减肥增效,要更精确的施肥。而要精准施肥的话,势必要通过及时的养分测定进行推荐配方,而做智能配肥刚好能满足“小调整”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因为配肥的灵活性、精确性、科学性,它的发展还是很有必要的。

  但杨俐苹研究员在调研中也发现,智能配肥虽然更接近科学,但因为缺少专业的技术支撑,缺少跟权威机构的交流沟通,这种模式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企业号称,在测土时,为保证精确,要用万分之一天平来称土样,还有的企业在冰天雪地拿钻去取土,甚至有些企业,还在盲目宣传配肥机的精准性。其实这些做法,不仅劳民伤财,而且完全没有必要。她认为,智能配肥的核心,不仅仅是买一台智能配肥机那么简单,而是要在获得精确的土壤测试结果的基础上推荐精准配方,而配方要准确就需要相应的推荐施肥专家数据库的支持。

  土样测试是否精准,须看这两点!

  杨俐苹研究员表示,一个不准确的测试还不如不测。智能配肥的科学性,首先在于测土,而想要测的准确,除取样要有代表性之外,还要求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要达标。

  所取的土壤有没有代表性,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关键,因此取样必须按取样要求进行。取样时间,一般在前茬收获后或下茬作物播种施肥前进行,如有条件,有些生长期长,追肥次数多的作物,生长中期也可取土样化验,根据化验结果,调整追肥的品种和数量,果园一般在采摘后第一次施肥前取土。要保证取土点数量,采一块地的土样,是在一块地中采多个点混合后的土样,一般一亩地左右应最少取5个点的混合样,面积大取点数应相应增加。取样深度和取样位置要根据作物类型相应调整,一般作物以耕层深度为准,果园应在0-30cm土层取样且要避开施肥点。所取的土样经充分混合后,用四分法留取土样0.5-1公斤作为化验土样。

  测试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样是测试能否精准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据我了解,很多企业基层的配肥站不只是测试土样,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广告效应。某些企业的测土人员,甚至连基本的化学知识都没有,更别提仪器操作了,因此在测定过程中,人为误差很大。而且,他们参照的养分测定方法很多仍是几十年前常规测定的旧法子,不仅操作起来繁琐费时,结果还不一定准确。所以,这些基层试验室的工作人员亟待到专业测试机构培训,以提高其化验水平和试验操作的规范性。除了人员要做好培训之外,试验质量控制也要抓好,建议实验室设立参比土样,以比对样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杨俐苹研究员说。

  什么样的智能配肥企业可以信赖?

  “农民可以信任的智能配肥企业,背后应该有权威的科研力量做后盾。”杨俐苹研究员认为,仅仅养分含量测准了,而配方不准,最后也不过是个测试数据而已。因此能根据养分含量推荐出科学的配方尤为重要。农民真正需要的从来不是告诉他这块地的各种养分含量是多少,而需要的是告诉他这块地氮磷钾分别要施多少。根据测试值来推荐配方需要科技的支持。事实上,很多企业本身没有这么强的技术力量,而科研单位和高校可能已经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方法,测试值和推荐量的对应相对会比较准确。她建议,企业可以寻求科研单位和高校专业人员的技术支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取样 核心 大田作物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