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索荣)12月15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公告,公示2016年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九次审定会议初审通过小麦品种的初审意见、各试点试验数据、汇总结果等,公示期自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1月13日。公告初审通过的小麦品种共26个。
这些品种是:宁麦26、德研16、恒进麦8号、天益科麦5号、徐麦35、泉麦890、濮兴5号、丰德存麦12号、沃德麦365、新麦29、瑞华麦523、偃高21、西农529、西农585、科农2009、俊达129、齐麦2号、山农28号、山农30号、中信麦9号、农大5181、品育8161、晋麦100号、克春7号、克春10号、陇育5号。
从26个品种的选育者来看,13个来自企业,10个来自科研院所,两个为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选育,1个为个人选育,其中企业选育品种占比达到50%。前两年,2014年通过国家审定小麦品种21个,8个来自企业,两个联合选育,企业选育品种占比38%;2015年通过国家审定小麦品种34个,13个来自企业,3个联合选育,企业选育品种占比38%。企业选育品种占比增加显著,反映出企业商业化育种的积极性提高。
不过,从小麦品种抗性方面,可看出当前小麦品种选育的不足。在上述26个品种中,只有中信麦9号、农大5181、品育8161、晋麦100号、陇育5号等5个品种非感赤霉病,其余21个品种均为中感和高感赤霉病。
今年,河南、河北、安徽、江苏等多个省份冬麦区小麦赤霉病灾情重于常年。赤霉病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麦区、东北春麦区东部和华南麦区。近年来,由于暖冬、降水增加、秸秆还田,赤霉病迅速向黄淮麦区蔓延。目前应对赤霉病主要是抗病品种结合药剂防治,药剂防治会污染环境、增加成本,遗传改良成为应对该病的根本措施。2012年赤霉病暴发,黄淮麦区几乎全部是高感品种,发病严重,药效微弱;长江中下游中感到中抗的品种发病也较重,药效明显。
在11月召开的全国现代种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农业部提出,在“十三五”期间通过联合攻关突破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等。由于赤霉病关乎食品安全,甚至有专家提出,赤霉病育种应得到各方高度关注,尤其是易感地区,品种审定应对高感赤霉病品种一票否决。而抗赤霉病品种选育成为企业与科研院所的焦点,对于企业来说,抗赤霉病品种也将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6-12-23/26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