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4年始,根据农业部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指导意见要求,上海、江苏、山东等地陆续实施有机肥补贴政策,至今,有机肥补贴政策已经遍及全国,各种规模不一的有机肥生产企业也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有的复合肥生产企业也转而做起了有机肥。但与此同时,“忽悠团”又盯上了生物有机肥!
有效监管难 肥料市场乱
去年10月,来自山东、河南等地的“忽悠团”农资销售团以科技讲座的形式进入静宁,上门向当地农民推销有机肥、复合肥,每天的销量达7--8吨之多。那些被冠以“生物菌肥”进行销售的产品,其实就是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普通有机肥,每吨出厂价不足1000元,而换成生物菌肥的包装后,每吨零售价竟高达2200元左右,吸引农民购买的是买十(袋)送一(袋),让缺乏菌肥辨认常识的农民整体上当受骗。
肥料销售怪圈:不拼质量拼营销
陕西省大荔县是我国冬枣生产大县,每年的肥料使用量很大,全县有几十个肥料品牌常年处于无序竞争中,每到施肥旺季,时不时上演着一场场肥料营销大战。近日,陕西省大荔县一位农资经销商向记者打来电话称,这两天,当地来了一帮肥料经销商,在全县境内采取购肥送酒的营销手段,只要农民买四袋菌肥,现场就能领到一把伞和一瓶茅台王子酒,一箱酒六瓶,价值才30多块钱。肥料是从山西霍州拉来的,包装却是广东佛岗的,每天销量十分惊人,对此,当地工商、质检等主管部门集体失语,使这些外地肥长期处于无人监管之中。
“现在的肥料经销商很会选时间,每年到了春、秋施肥季和果树管理关键期,他们就来了,说的是专家讲座、送技下乡,其实这些活动的背后,都是企业的影子,专家也被捆绑上销肥的战车。一场活动下来,最少也能赚几千块钱……”甘肃省静宁县仁大乡果农告诉记者,每年只要是农民刚刚采摘完苹果,卖了钱,一场接一场的果树管理培训就开始了。有的很直接,一上台就拿着肥料袋子讲产品,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宣讲的肥料几乎是包治百症一样,连果树得了癌症也是一用就好。
尤其一帮帮河南、山东的肥料销售忽悠团,每个团队既有销售业务人员,也有所谓的“讲师”,天天进村入户,以讲座为由把农民用小面包车接到城里的大酒店,请农民吃饭、送小礼品,酒足饭饱之后,便开始订肥购肥,一两袋肥也会送货上门,农民缺少辨别肥料优劣的技术,加之肥料要等施到地里第二年才能判别好坏,所以,只要被忽悠进城听课的农民,几乎都买了数量不等的肥料。
甘肃省静宁县工商局局长鲍彦鹏告诉记者,前些年,在静宁县提出大力发展果树栽培后,各种肥料便不远万里来到静宁,小小的静宁县境内最多时竟有六十个肥料品牌,什么金尿素、银二胺都乘机进入静宁市场,导致全县肥料市场混乱不堪,也曾发生过肥料伤树、烧树的害农事件,被严厉查处后,一段时间内有效遏制了假肥劣肥上市销售的趋势。
化肥用量减 有机肥料增
肥料是农业投资中的主体,我国肥料使用大概经历了由传统盲目施肥到测土配方施肥两个阶段。至今还有许多农民片面认为,多施肥、多喷药才是果蔬增量增效的唯一途径。在甘肃各地,每户农民家中基本都能看到一本由农技站编送的测土配方施肥手册,而这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民看来真的就是“多此一举”,他们有的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有的已经使用化肥几十年了,他们觉得,用测土配方施肥好像否定了自己半辈子的耕作经验似的。
“国家提倡配方施肥后,我们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几乎是天天忙着测土、取样、化验、送报告,按配方要求厂家生产有机肥,个个环节都有农技人员的参与,可是,当我们以补助的形式将肥料送到农民手中,有几个人是按我们的要求使用的呀!农技人员前脚走,农民就开始给里面掺复合肥,说是有机肥肥效不行……”在农技系统干了多年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谈及配方施肥推广颇有怨言。在测土配方施肥中,该区采取技术服务,价格补贴等各种办法,力求使配方肥惠及全区农民朋友,但普及率依然很低,有些农民甚至将配方肥运回家中到了第二年才用,严重影响了肥效。
据了解,截至目前,甘肃省肥料生产企业共有200多家,仍有一半是复合肥生产企业,复合肥有机肥可谓各占据半壁江山,投资上千万有规模的有机肥生产企业还不到30家,其他70多家大多是小微企业。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6-11-16/26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