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科学管理是商业化前提


11月1~3日,2016年世界生命科学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2001年沃尔夫农业奖得主罗杰N·比奇,2013年世界粮食奖得主罗伯特T·法莱利、马克·万·蒙塔古等都对转基因技术表达了明确观点:“转基因农产品很安全”,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有助于农作物抵御风险,保障粮食安全。笔者认为,中国转基因实现商业化,必须以科学的使用、管理、监管为前提。

国内看待转基因,一直存在“挺转”和“反转” 两个极端阵营。迫于各种压力,国内农业转基因产业化的步伐跌跌撞撞。从粮食安全角度分析,转基因乃至生物技术为农业产业链提供了很大的机遇。以阿根廷为例,其以转基因技术为基础的免耕农业迅速发展,当前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面积达到2450万公顷,居全球第三位。美国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转基因品种的占比都在90%以上。从全球来看,2015年83%的大豆、75%的棉花、29%的玉米、24%的油菜都是转基因品种。

国家海关和ISAAA(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进口玉米473万吨,同比增加82.0%;进口大豆达到创纪录的8169万吨,同比增加14.4%。其中7700万吨大豆、330万吨玉米为转基因产品。我们虽然不种植转基因大豆和转基因玉米,但转基因大豆全球贸易总量的70%都到了中国。

无论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农业现代化生产需要、降低成本压力等出发,中国进行转基因商业化开发只是或迟或早的问题。对转基因等生物技术,不仅需要科学家的努力,企业产业化的参与,更重要的是所有相关利益方能共担责任,尤其是管理部门应严把准入关,在粮食产业化大门打开之时,首先在抗性管理、安全监管、基因漂移风险控制、严管转基因材料扩散、标准制定、定量标识管理等方面做好准备。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基因商业化步伐,专家认为,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和抗虫玉米最有可能率先批准商业化种植。相关产业链的准备是否成熟,我们的标准和规则约束是否到位,将直接关系到商业化进程。目前转基因农业领域有审定品种124个,全部为转基因抗虫棉。2008~2015年,转基因棉累计推广4亿亩,占国内市场份额95%。此外,发放安全证书6个,包括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水稻、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以及转基因番木瓜,除了转基因棉之外,无论上述哪个作物实现商业化,都必然产生很大的市场和产业机遇,我们拭目以待。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豆 玉米 品种 产业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