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至今,我国化肥使用量增长了4.5倍,同期我国粮食产量仅增长了82.8%,化肥用量的增速远远超过粮食产量的增速。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每亩8公斤的平均水平。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的耕地肥力出现了明显下降,全国土壤有机质平均不到1%。与之对应的是,国内的化肥用量及其增长速度惊人,但化肥利用率只有35%。有专家指出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引发土壤酸化、板结等诸多问题。
河南万庄农资集团深耕化肥市场多年,对化肥的生产、流通、使用有着独到的见解,万庄集团依据多年的经验提出化肥定制化生产的模式,用以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修复污染土壤。我国化肥用量大、利用率低的原因是什么,万庄集团的化肥定制化生产模式能不能解决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河南多地,以寻求答案。
1
市场:化肥经销渠道混乱大厂“干不过”小厂
“现在这些卖化肥的,洋气着呢。”10月7日,谈起化肥经销,在清丰县经销化肥10多年的女经销商张小云无奈地说,“买化肥送鸡蛋,一袋化肥送6个,放在塑料袋里,甚至还有送活鱼的,买一袋送一条。这还不算,还有更夸张的,农民买到了假化肥,执法部门去他家里取证,农民却说,我自己买的化肥,假不假不用你们来管。”
化肥经销生意一年比一年难做,她把问题归咎于化肥经销的混乱和农民对农化知识的缺失。
“就这清丰县,就有大小300多个品牌40多家代理商。”
品牌太多,产品良莠不齐,这对本来就缺乏农化知识的农民来说选择就更难了,化肥市场饱和,各个代理商和厂家都在抢占地盘,这又造成了赊销严重。
谈及这一季的化肥销售情况,她说,现在粮食价格这么低,农民不舍得投入,高价的优质复合肥不好卖,百元左右的中低档的复合肥卖得比较多,现在农民只认价格,什么价格低就买什么,这又造成了大厂卖不过小厂,真货卖不过假货的问题,小厂的价格低,利润也高,含量不够的假化肥价格更低。最后吃亏的还是农民。
张小云认为,化肥经销混乱最大的原因是化肥生产过剩,小厂家太多,应该提高化肥生产厂家的门槛,关停不合格的小厂家,去产能,提质量。理想的办法把小厂都关了,就留几个质量靠得住的大厂,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化肥,引导农民科学施肥。
2
习惯:农民用肥随大流农化服务需创新
俗话说,庄稼活不用学,别人咋做咱咋做。对于化肥的选择,庄稼人同样也是别人买啥咱买啥,别人怎么施,自己也怎么施。根据记者连日走访的情况来看,农民用肥随大流的情况非常多见。
如何让农民科学施肥,对于直接面对农民的化肥经销商而言,他们的意见对农民用什么肥,怎么用肥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就出现了这样的悖论,政策建议降低化肥使用量,化肥使用量降低,经销商的利润则会减少。
新乡某经销商自家也种有10多亩地,他说自己每亩地的化肥施用量是两袋共200斤,还掏出手机让记者看自己上一季收获的玉米,的确颗粒饱满。但专家表示,过量使用化肥对当季产量或有一定提高,但长此以往会造成耕地质量严重退化。
如何平衡降低化肥使用量和化肥经销的矛盾,获嘉县禾丰农业合作社的模式或许能够给我们有所启发,禾丰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徐秀英经销化肥等农资多年,她在2013年成立了这个合作社,为社员统一供应农资,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为每一位社员提供低于市场价的化肥等农资,同时提供各种农化服务,引导农民科学有效地施肥。
徐秀英说,要是有一个领头的就好做了,一个合作社的力量毕竟有限,很多服务跟不上,比如测土施肥,测土怎么测、谁来生产、产品质量和运输成本都是问题。其中物流是最大的一个难题,现在化肥的利润很低,物流成本很高,要是能够在物流上节约一些成本,农民会得到更多的实惠。
3
出路:优化渠道解决物流实现化肥定制化生产
河南万庄农资集团董事长赵慧清说,化肥定制化生产,简单地说就是土壤需要什么样的化肥,企业就生产什么样的化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6-10-20/26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