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2016中国数字化施肥技术创新发展论坛泉城召开


论坛会场

专家交流

本报讯(记者 王军)“如何实现肥料的精准投放?如何降低施肥成本实现农业‘减施增效’”? 10月19日,“2016中国数字化施肥技术创新发展论坛”在济南隆重召开。会议围绕“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主题,紧扣“十三五”中国肥料发展方向,通过专家主题演讲、施肥模式点评、代表提问等互动形式,对数字化施肥、智能配肥模式(站)及其应用成果进行分享与研讨。与会代表还围绕肥料逆市下经销商如何转型升级展开对话。
  论坛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点豆农业链电商服务平台联办。来自山东、河南、河北、江苏、东北地区的复合肥生产企业、农资经销商朋友、农资电商服务平台和农场主约300余人参会。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化肥用量(折纯)5996万吨,居世界首位,化肥利用率平均为35.2%,比发达国家低10-15个百分点。致使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土壤微生态平衡失调,甚至有些地区出现土壤环境污染,这种状况已成为威胁粮食生产安全、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当前,农民每施入的100斤化肥中,仅仅被作物吸收30斤左右(蔬菜仅10斤),大部分作为污染物贡献给了环境。那么,到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发展品牌农业的首要任务是肥料产品结构的调整与施肥技术的创新。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区划所所长王道龙表示,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出,农业部制定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科技部也正组织实施化肥农药减施增效重点科技专项。如何平衡粮食与生态安全、食品安全间的关系?数字化施肥理论的提出与实践必将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和品牌农业的建设。
  国家测土施肥中心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专家、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认为,精准农业是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肥料的数量、种类或比例,最大限度地优化肥料投入,以获取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他强调,精准农业需要技术支撑,包括信息的采集和技术处理。期中施肥模式是基于3S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精准施肥模式。发展数字化农业有助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省农科院研究员褚清河从数字化施肥技术创新理论与复合肥生产施肥的必要条件,专题报告了数字化施肥技术在发展高效农业、节约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数字化施肥技术创新理论:一是发现了作物对养分类型有不同需求、最佳施肥比例与施肥时间的规律。只有根据作物吸肥特性和土壤本身养分供应量才能科学计算最佳施肥比例和施用量,才能做到化肥的精准投放;二是配方施肥没有最佳施肥比例的概念和定义,也不能科学计算最佳施肥比例;三是作物要获得高产,氮、磷在作物耐肥性允许的任何土壤下均需施用,而钾只有在作物缺乏时才需与氮磷配合施用,否则就会降低作物产量水平,这是施肥的基本原则。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廖宗文从量比线性极点施肥理论与技术,阐明了对百年经典施肥理论的思考和分享了探索的新成果。他认为,量比线性极点施肥创新理论技术是对传统意义上的测土配方施肥的创新,是相融合也是促进,但在实践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潜力,应继续完善和提高。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张树清从新型肥料发展与作物优质高产的专题报告中,他强调数字化施肥理论将指导科学施肥的推进或更加精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而研究不同生态类型土壤、作物轮作模式下耕作与施肥技术,通过“良肥与良种、良法”相配套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农业部种植业司原副司长段继贤表示,施肥要用与养地相结合,配方施肥让我国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较10年前提高7.2个百分点,也开创了数字化在测土配方施肥上应用。中科院南京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员王慎强从化肥零增长背景下水旱轮作农田磷肥减施方案强调了数字化施肥的重要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施肥 化肥 营销 农业资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