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作一个具体的情景刻画,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7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接近70%。工业化进入中后期,意味着人民生活更加富庶,社会各项事业进入新阶段,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食物消费将实现高水平均衡,具体表现为动物性食物消费将达到动态稳定的顶峰水平。在这一进程中,受到我国国内资源、环境等条件约束,一方面需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我所用,另一方面需要稀释传统意义上依赖饲料进口导致我国农产品进口来源集中导致的风险。从长期来看,全球食物市场将保持相对稳定,而随着技术进步与全球生产效率的提升,农产品包括养殖业产品的实际价格将会趋于下降。
快速增长的农产品消费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农产品消费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结构快速升级的新局面。
1.居民农产品消费总量快速增长
从食品角度来看,过去的30多年中,口粮、食糖人均消费与总消费基本已经达到顶峰,植物油消费需求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正在逐步趋向顶峰。具体而言,我国植物油消费需求总量从1998年的1100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2600万吨,年均增长近5.5%。人均植物油消费从1998年的8.8公斤,增加到2014年的19.3公斤,超过世界人均16公斤的消费水平,逐步接近发达国家25公斤的人均消费水平。
2.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快速升级
得益于经济增长、收入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居民食物(本文中食物与食品两个概念等同)消费结构快速升级,在淀粉、纤维类食品消费稳定的同时,动物性食品消费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禽蛋产量2894万吨,牛奶产量3725万吨,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肉蛋奶水产总量达到2.18亿吨。而1996年我国肉蛋奶水产总产量为1亿吨,18年间年增长1.1倍,同期人口却只增加12%,人均动物蛋白占有水平大致翻了一番。
由于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带来的动物质食品消费快速增长,引致产生了饲料粮需求的快速增长。以玉米为例:2003-2014年,我国玉米产量从1.16亿吨增长到2.16亿吨,增产了1亿吨,年均增长6.4%;同期,玉米国内消费量从1.17亿吨增长到1.70亿吨,增长45.3%,年均增长3.8%。实际上,在2012年之前,国内玉米的消费增速一直高于生产增速,使得我国成为玉米的净进口国;2014年之后,由于总需求的低迷使得玉米消费增速下降,但是总体上并未改变我国玉米净进口国的形势。除此之外,高粱、大麦等饲料需求也快速增长。
整体消费量的测算
为了衡量我国食物消费总量的变化特征,需要构建一个总食物消费的抽象指标。本文利用恩格尔系数、收入、价格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总食物消费指数来评价整体平均食物消费量的变化。
具体而言,如果假定城乡居民一篮子食品消费是一个整体,这一抽象的食品消费概念对应的是食品消费价格指数,推算出的食品消费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具有可比性。如果以1983年城乡居民消费为100基数,那么2013年我国居民食品消费指数为295.7,约增长了2倍;同期,城镇居民食品指数从100增长到362.5,增长了2.6倍,农村居民食品指数从100增长到218.1,增长了1.2倍。总体而言,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的增幅更快,这里既有收入增长的作用,又有城镇化的贡献。
从校验指数的角度,可以利用宏观数据进行大致的比对:1983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为376公斤,2013年为443公斤,增长了17.8%;1983年我国人均肉类产量为13.6公斤,2013年为62.7公斤,增长了360.8%;1983年我国人均水产品产量为5.3公斤,2013年为45.4公斤,增长了756%。对比食品消费指数来看,肉类消费在总食品消费增长中起到最大作用,从1983-2013年的增长数据来看,肉类消费增长了3.6倍,与食品消费指数的增长较为接近,大体可以推断出肉类消费支出的权重在整体食品消费指数的权重中占较大份额,这与实际的感官认识相一致,也较为符合我国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整体趋势,即动物性食物增长占到主体地位。
农产品消费变迁的主要成因
1.收入增长带来农产品消费总量扩张与消费结构提升
以2012年为例,考察按收入等级分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现金消费支出中,全国10%的城镇最高收入户的食物消费支出为10323元,是10%最低收入户3310元的3.1倍。如果将收入差距理解成经济发展的一种合理路径,那么截面上的收入分组可以作为时间序列上经济增长的一个参照,这意味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同样,农村的情况也较为类似。毫无疑问地,食物整体的收入弹性随收入递减,那么在收入增长的初期,收入增长带来的食物消费支出增长动力很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8-04/68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