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村互联网金融的两个误区


 

  无论接受与否,互联网金融这一产生于信息经济、金融压抑以及利率市场化大背景下的新浪潮正在飞速改变中国金融业的面貌。

  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提升小微企业融资覆盖率,降低投资理财门槛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更激发了无穷的想象力。当互联网金融发展渐趋平稳后,整个行业都在探寻下一个爆发式增长点。

  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的下一片蓝海将出现在农村。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同时还是金融覆盖的“半荒地”。这里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却面临供给不足;对发展的渴望强烈,却出现了经济“空心化”。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管,对农村地区的供血明显不足,服务层次有待提高。互联网金融在农村的渗透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改善。

  近年来,农村经济正在走上“电商化”、“信息化”的道路,当电商化比例达到一定程度后,互联网金融就能在这片海洋中准确定位自己,通过与新经济形式的深度融合,促使中国农村产生跨时代的变革!

  【报告核心观点如下】

  两个误区。

  一是农村金融不是扶贫金融、慈善金融。不能够要求金融机构不顾自身的盈利一味地扶持农村金融。扶贫金融和慈善金融可以作为农村金融的有益补充,但绝不是农村金融的全部。农村金融要获得长久的活力,必须坚持商业上的可持续性,必须回归商业的本质,必须允许相关金融机构将借贷利率提高到盈亏平衡点以上。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指出,“无论在拉丁美洲还是亚洲,农户和微型企业的年均投资回报率可以达到117%-847%。中国也有无数案例表明,那些资本稀缺的农户和微型企业,一旦获得资金,可以创造出比城市大企业高得多的边际投资回报率。”

  二是农村金融也不完全是农业金融,而是涵盖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三农金融”。在同一份研究报告中,世界银行又指出,要避免用“狭隘的农业信贷取代更为广泛的农村金融。”好的金融体系应该能促进农村发展,同时改善农民的福利水平。相较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更加强调生态系统的概念,能更好地将农村、农业和农民作为一个整体提供服务,从而更充分地发挥出金融服务的大协同作用,促进农村新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1 金融作为经济的高级形式,核心功能是资源配置。中国农村金融最大的瓶颈在于资源配置的扭曲以及低效率。稀缺的金融资源被“农业大户”、“龙头企业”等“不差钱”的经济单位占用。这个本该“雪中送炭”的体系变成了“锦上添花”所在。由于存在层层上报和逐级审批,政府支农资金的时效性大打折扣,金融活动变成了“慢牛拖快车”。互联网金融将通过自身的草根、快速等多重优势,真正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农村经济的各个环节,缓解资源错配,改善配置效率。

  2 中国农村经济活动中现金使用比例高,导致支付效率低,经济非正规化程度居高不下。近年来,传统金融积极创新,发展出了“按址汇款”、“惠农卡”、“无卡取款”以及手机银行等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仍然存在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和用户体验不佳等问题。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新范式已经将丰富的场景嵌入支付领域,成果卓着,当这些应用真正和农村场景结合之后,必将产生“1+1>2”的效果。

  3 从经验和调研的情况看,农村金融的核心问题仍在于信贷。对于农民而言,这一问题更多地体现在贷款的可获得性和价格。对金融机构而言则是贷款风险和收益。在农村地区经济空心化、农民文化程度不高、财务信息匮乏以及抵押品不足的背景下,资金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引入非结构数据挖掘潜在需求,精准配置资源,提高贷后管理有效性。同时高速放款和灵活的期限,也切实降低了农民财务成本。

  4 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与地广人稀并存,物理网点的建设成本高,覆盖人群有限。经过多地调研,一家标准的物理网点的成本通常接近200万元人民币/年。互联网金融利用技术优势,在覆盖同样人群的时候,成本要低得多。尤其是当手机不再仅仅是通讯工具而是国家基础设施,而是成为用户的“延伸”后,互联网金融覆盖农村的边际成本将趋近于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心 数据 定位 海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