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家务劳动社会化服务,稻谷主产区的农民可以吃到大米以外的粮食,小麦主产区的农民可以吃到面食以外的粮食,玉米主产区的农民可以吃到多品种的粮食。
农民对生活多样化的需求,为粮食加工企业开办粮食银行奠定了基础。
不愿意储存粮食的农民,又不愿意一次性卖断粮食的农民,只有通过粮食加工企业开办“粮食银行”才能有效解决。
现在从事粮食经营的企业不少,既有国有、地方粮食储备企业,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又有国有粮食加工企业、贸易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粮食企业、民营粮食企业等。实践证明,没有粮食加工周转能力的粮食企业,如果开办粮食银行,就难以增值,也难以解决原粮与产品粮兑换、不同品种之间粮食兑换的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粮食银行的重要作用有目共睹。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粮食银行的经营风险不可忽视。
价格风险
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价格随着价值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粮食作为特殊商品,在市场逐步规范的格局下,也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但是,粮食毕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国家采取了特殊的政策。近年来,粮食市场价格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为了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自2004年以来国家在粮食主产区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价格不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混合小麦)由每市斤0.69元,提高到1.18元,提高71 %;早稻、中晚稻、粳稻最低收购价由70元、72元、75元,提高到135元、138元、155元,分别提高92.9% 、91.7%、106.7%。
不断提高的最低收购价,与廉价的进口粮食形成巨大反差。以大米为例,据海关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大米进口量为255.72万吨,同比增加31.29万吨,增幅13.94%。进口大米价格比国产同等大米低30%以上,以至于进口大米不但占领国内粮食销区市场,而且还抢占粮食产区市场,对国内粮食市场形成严重冲击。
稻强米弱、麦强面弱的格局,越来越困扰粮食加工企业。小型粮食加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产、倒闭,大中型粮食加工企业也在苦苦支撑中艰难度日。为了维持生产,加工企业大量吸收农民的粮食。当粮食加工利润足以维持利息、费用时,加工企业还能够兑现给农民的承诺;当粮食加工利润不足以维持利息、费用时,短时期之内尚可以坚持,长期就没法兑现给农民的承诺。
开办粮食银行的粮食加工企业,要高度关注、随时研究粮食市场的变化状况,尽量避免决策失误。既保护自身利益,也保护农户利益。
质量风险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村粮食收获基础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集体生产变为一家一户生产之后,一些生产设施设备,如粮食晒场、收割机等,逐步减少,有的甚至地方消失了。
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烘干机,由于多种原因,普及程度远远不够。
在农村劳动力紧张的情况下,很多农民收获粮食后不整晒,就地出售。交给粮食加工企业的粮食,相当部分水分高、杂质大。通风、整晒条件好的加工企业,尚有能力处理,但费用开支大;通风、整晒条件不具备的加工企业,很容易出现霉乱粮食的问题,损失非同小可。
质量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粮食加工企业要将严把粮食质量关作为重中之重,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为了提高收购粮食的质量,加工企业要采取多种措施为卖粮农民服务。通过配备振动筛、烘干机等设备,方便农民卖粮,提高收购粮食质量,减少损失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效益风险
相对于其它加工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的利润本来就很低,在粮食市场价格低迷不振的时期,能够维持生产的屈指可数。无论是低利润,还是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都很难兑现农民存在粮食银行的粮食或粮款。
粮食银行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粮食加工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危及千家万户的利益,继而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
粮食银行作为民间组织,从总体上看仍然是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粮食银行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国家有关方面应多措并举,规范管理。
粮食加工企业要高度重视管理方式的转变,由经验管理、家族式管理,向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转变。加强企业生产全过程、经营全方位管理,以有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持企业永葆青春,蒸蒸日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5-05-27/6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