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和任务 从机遇看,有五个有利条件


 

  现代农业是一个内涵广泛并且逐渐发展、不断完善的概念。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经营管理、现代农民等先进生产要素武装,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业。其显着特征:一是以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机具等现代物质条件为重要保障的规模化农业。二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主要动力的科技化农业。三是以产加销、农工贸紧密衔接统一为特征的产业化农业。四是以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支撑的社会化农业。五是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生产、生态、文化传承、休闲观光等多功能转变为目标的多元化农业。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将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提高。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统筹城乡工农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印发了10个1号文件,就如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部署。2012年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的思路、目标和任务。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明确和发展了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必将进一步破除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制约,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活力。经过多年探索和不懈努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巨大成就,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不断深化,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一、我国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及肩负的历史使命  

 

  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传统农耕文明的国家,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面临的挑战之严峻、使命之重大,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一)从机遇看,有五个有利条件

  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牵引作用更加有力。工业化快速发展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信息化加快发展为改造现代农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城镇化加速推进为进一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拉动了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到201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左右,工业化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更多现代要素的能力大大增强;城镇化进程也不断加快,2012年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达52.57%。

  二是国家具备了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雄厚财力。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国家财政收入超过10万亿元,中央财政“三农”事业支出超过1万亿元,这些都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创造了重要条件。

  三是技术变革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不断更新升级,物联网、分子育种、先进农机具等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旱作节水、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理念和技术加快推广普及,这些都为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提供了坚强保障。

  四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必将为现代农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再度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加速成长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主力军。

  五是全党全社会更加重视现代农业建设。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不断加大支持和引导,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全社会关注现代农业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现代农业建设开辟了新的支持途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土地 耕地 传统农业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