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农户还说,与此前自发性土地流转所不同的是,政府部门作为第三方介入后,无异于让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信托期限内,农民享有信托收益,信托终止,还可以恢复行使承包经营权。
除此之外,李迎辉表示,土地信托流转还大大促进了农民的专业化分工、职业化从业,一批农业工人加快涌现,老百姓成了上班族,农民把自家承包地信托出去后,既可获得稳定的土地信托收益,又可以就近在农业基地打工,获得较高的劳务收入,成为稳定的农业产业工人。
52岁的草尾镇乐园村村民李平国颇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之前,他主要以种田为主,偶尔到外面打打零工,现在最直接的改变便是在家门口上班,他再也不用困扰于自己的年龄与文化。
依靠传统农业技艺干了一辈子农活的李平国,在加入沅江市大地农业公司后,也切身体会到了农业产业化后的高科技技术带来的变革:专业的技术员、自动化的喷淋设备、实时更新的天气预警系统……
李平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他家3口人为例,每个人人均1亩3分田,将土地流转给农企后,年轻的劳动力可以外出打工,不管是否自然灾害,每年每亩都可获得500斤稻谷的市场计价,此外还有国家的补贴,“比自行耕种稻田更划算”。
59岁的刘满秀将名下的几亩耕地信托出去后,自己在大地农业基地上务工,去年获得劳务收入1.8万元。
据草尾镇乐园村党支部书记王岳飞介绍,该村共有劳力900多名,其中外出务工近500名,土地信托流转后,在家400多名劳动力全部在农业基地务工,蔬菜采摘及水稻收割高峰期,村上的劳力远远满足不了农业基地的用工量,还需从邻近的南县和大通湖区调集劳动力。
“在基地务工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70%,农村妇女占60%,只要能走得动,包括老弱病残等,均能在自家门前的农业基地上上班,这是以前不敢想象的。”王岳飞说。
据统计,2012年草尾镇乐园村的村民人均收入约为1.48万元,连续两年实现增幅30%以上。土地信托流转以来,全村新建、装修防区70多所,是之前10年的总和。
事实上,不独农民收获最直观的回报,一些大户及专业经营的农业企业,也普遍表示基本满意。
湖南大地农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卫兵,之前是房产建筑商。2010年5月,他看到草尾镇开展土地信托流转的优势后,立即投入600余万元,从该镇土地信托公司受让土地1536亩,新建高标准反季节蔬菜大棚200个,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586万元,企业盈利168万元,迅速完成了投资转型。
数据显示,信托流转以来,草尾镇类似这样从二、三产业转型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企业有10多家。2011年,该镇农业投入共达12180万元,其中基地老板投入2940万元,带动金融机构投放2000多万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李迎辉告诉记者,土地信托流转给草尾镇带来了深刻变化,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而且推动了城乡要素加快流动,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
记者在草尾镇新安村采访时发现,土地信托流转后,解除了后顾之忧的草尾镇农民进入城镇成为城镇居民后,留在农民的群众想集中居住过上城里人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为了适应群众的需求,草尾镇还及时启动了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目前,草尾镇新安集中居住区已建成住宅300套,每套约120平方米。
据悉,其他两个集中居住区规划已完成,预计今年可建成入住。
可借鉴与推广的“草尾模式”
“如今,农民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矛盾少了,治安好了,卫生意识增强了,文化活动增多了,农村变漂亮了,收入明显增加了。”望着夜幕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的民众,李迎辉有些自豪地说。
基础设施落后,也是一度制约农村发展的又一老大难问题。而在草尾镇,这些问题受土地信托流转的影响,部分基地企业入驻到乡村后,主动投入完善了一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设施农业,包括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打破了寄望于上级拨款的建设思维困局。
李迎辉总结说,“草尾模式”土地信托流转一招激活全盘棋,不仅在加快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带动资本下乡、推动村镇建设、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开创了大好局面,而且真正打开了农村发展进步的阀门,它能促使农村经济充分市场化、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加快实现,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开创了美好前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10-10/61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