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业租赁农地受限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社会资本纷纷流入农业领域,一些“非粮化”和“非农化”行为出现。
受农产品价格上涨和中央支农政策力度加大等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农业领域逐步成为投资热点。到2012年6月底,流入到工商企业的承包耕地面积 2500万亩,比2009年底增长了84.6%。流入资金方面,尽管还没有全国性统计数据,但在民间资金较丰富的浙江省,据农业部门统计,近5年全省工商 资本投资农业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此次一号文件强调将探索建立严格的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制,意味着最高决策层将针对近两年备受社会关注的“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趋势,建立严格的评审和监管制度。
这一决策针对的是,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投资农业的工商资本逐渐显露出其逐利本质,开始“跑马圈地”,从事收益更高的“非粮化”产业。
在一号文件公布后,针对工商企业租赁农地一事,上述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负责人称,农业部将从租地资格准入、经营风险控制、土地用途监管等环节,加强对企业租赁经营农户承包地的规范和管理。具体有三条措施:
一是探索建立租赁农户承包地准入制度。严格农业经营能力审查,着重审查企业资信、技术力量、产业规划、风险防范等情况,规范流转行为,从源头上抑制“非粮化”、“非农化”行为。
二是建立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通过推广使用土地流转示范合同,鼓励建立和完善土地租金预付制度。在土地流转面积较大地区,通过政府补助、流入 方缴纳等方式,鼓励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制度。对经营规模超过一定面积的规模经营主体,制定专门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以降低因经营规模扩大可能导致的自 然、市场风险。
三是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纠正农村土地流转后的“非农化”经营问题。
一号文件同时提到,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
“重在‘适合’,这个政策有两方面的含义,政策导向鼓励引导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另一面,不适合,工商资本也不会去。”宋洪远说,在农村调研中确实发现存在工商企业租用农民土地非农使用的情况,准入和监管正是针对这个情况提出的。
宋洪远介绍说,诸如玉米和大豆这些产业链长、价值链宽的农产品,才适合企业化经营,而小麦和稻谷则不适合。
缩减流通环节
宋洪远对2012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3年的一号文件的解读是,主要目标是保供和增收。
“保供”就是要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要在粮食生产“九连增”的基础上,2013年实现粮食生产“十连增”。“增收”就是要实现农 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在农民收入增长“九连快”基础上,2013年要实现“十连快”。宋洪远表示,要实现这两个目标,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不言而喻。
“资源约束进一步增强,‘人多地少’是现实,‘人增地减’是趋势。土地流转费用和农业投入品价格的上涨,致使农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农村劳 动力持续转移,由此引起农业劳动力紧缺,出现务农人口老龄化,农业经营兼业化。农业进入高风险时期,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叠加。特别是由于国际市 场和国内市场互动增加,农产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通,加剧了风险。影响农产品供给和价格的因素复杂。环境污染、投入品不当使用,都会增加农场品安全。”宋洪 远列举了当前农业经营生产所要考虑的诸多问题。
农业经营成本中,目前直接制约农民收入的,无疑是繁琐的中间流通环节。
“农业的生产区域不是农业的消费区域,主产区和主销区不在一个地方,过去是南粮北调,现在是北粮南运,这样半径都拉长了,这个趋势在短期内事难以扭转的。”宋洪远说。
“农产品出现‘两头叫’的现象,市民叫着买菜贵,农民叫着卖菜难,怎样使‘两头笑’?核心就是要削减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郑风田称,目前的农 超对接并没降低农产品中间流通的成本,未来应该实现产地和城市的对接,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农产品集中起来,由农民直接在城市销售。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02-01/59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