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我国粮食“八连增”是如何实现的


  为了鼓励地方抓粮积极性,改变“粮食大县、财政穷县”的现象,国家建立和完善了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自2005年以来,中央财政开始对产粮大县进行奖励补助,资金由最初的5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11亿元,累计安排奖励951亿元,1000多个产粮大县纳入奖励范围。此外,中央财政从2009年开始,还逐步取消了粮食风险基金的主产区地方配套,目前粮食主产区277亿元粮食风险基金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了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价格杠杆则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04年在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的背景下,国家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连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为中国粮价应对国际波动树起了一堵坚实的“防火墙”,种粮收入上涨也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说,增加农产品供给最重要的还是政策导向。其中价格政策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比其他要素重要得多,能够更有效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方面要继续帮助农民减少种粮成本,规避生产风险;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粮食价格,增加种粮比较效益。

  积极性高涨的农民联合起来,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而行”,从“小舢板”到“大舰队”,从专业合作社到联合社,激发出土地无限的潜力。农民合作、农企合作的新机制,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通过组织化提高了粮食产出。在黑龙江省五常市松花江乡民胜村,负责给村民代耕代种的天德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晶说,合作社采取大垄双行密植、大型机械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大喷灌生产模式,每亩株数达到6000株,目标直指亩产900公斤。

  科技增粮心不慌

        1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稳步迈进,成果转化推广日益加强,粮食单产持续提高,夯实了农业丰收的基础。

  “在耕地和水资源约束日益增强、气象灾害与生物灾害不确定性越来越大、物化成本与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粮食增产要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说,8年间粮食单产提高55.6公斤,年均提高7公斤,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单产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与之相伴的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03年的45.97%提高到2011年的53.5%,农业科技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成果转化和推广得到加强。

  以提高单产为目的的良种创新,成为粮食增产的核心动力。应对国际种业竞争,我国加大品种研发投入力度,育成了一批优良新品种。据统计,我国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已经达到95%,良种对我国粮食作物增产的贡献率达到35%以上。“每一次品种更新都释放出巨大的增产能量。”玉米遗传育种学家戴景瑞告诉记者,8年来,我国玉米单产从640斤提高到764斤,品种的更新换代在玉米单产增加因素中占40%至50%的比重。

  近年来,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核心的旱作农业技术正在被大力推广,综合协调了影响产量的各主要因子,农作物增产效果显著。早在2007年,我国旱作区生产的粮食就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5%。“发展旱作农业已成为抗旱夺丰收的革命性措施。”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说,要加大政策、资金、科技等的支持力度,“十二五”期间力争使自然降水生产效率提高10%以上,实现从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的转变。

  高产创建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集成推广了一大批抗灾增产技术,用鲜活的案例让农民看到了增产的实效,把专家的产量变成了自己的产量。作为构建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重大举措,目前高产创建已进入整建制推进阶段。今年,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400个,比上年增加850个,示范片平均亩产450公斤至500公斤,比全国小麦平均亩产高30%以上。

  这几年农业科技的进步,数也数不清。GPS、遥感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效缓解了农业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依赖;低温物流自动检测技术的研发,提高了农产品加工的国际竞争力;秋整地使用农机深松作业,可使来年玉米亩均增产200斤……粮食实现连续8年增产,我国粮食安全在农业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中破题。在立足国内实现粮食自给的同时,我国适度增加资源性农产品进口,缓解了农业资源紧张的压力。几年间,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每年以10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的速度扩大,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农产品贸易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玉米 土地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