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有机农业看起来很美 现实瓶颈很复杂


  业内人士向新金融记者表示,有机蔬菜食品企业在扩张上可能会面临一定瓶颈,如果企业做配送,投资资本会更高。另外,这种模式可能不具有复制性,在北京等一线城市可能容易推广,但是在二、三线城市的需求会比较小,市场认知度并不高。所以,企业的收入规模、盈利能力可能会面临瓶颈。

  而在武汉,面临销售困难的这些公司,正打算合力抱团,组成一个绿色食品联盟,共同构建销售渠道。

  认证费用高企

  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有机种植是个高投入的产业,没有持续的资金投入,无法挺过最初的徘徊期,是进入这一领域企业的最大问题。

  “我们花两年的时间改良土壤,其间根本不能进行大规模种植和养殖。”熊新祥介绍,公司投入2000万元在周边挖了一条2米多深、4米多宽的沟,有的地段还用水泥硬化;开挖鱼塘,打井灌水,形成了近500亩的养殖水面;修水渠、建涵洞、整治道路、建塑料大棚、修温室繁殖房、建沼气池、为农户安装沼气管道等。

  2011年,菁禾开始按照“有机”理念种蔬菜:不施化肥,全靠农家肥;不打农药,用太阳能灯杀虫;不打除草剂,除草全靠人工。一斤蔬菜的成本平均下来,最便宜也超过3元,最贵的要10多元。而上市旺季一到,根本卖不出高价,只好亏本批发。

  无独有偶,在上海多利农庄,10个工人一天只能除2亩地的草,仅除草这一块,生产效率是非有机种植方式的1/50。并按照多利农庄每年9980元的会员费,平均下来,一天的蔬菜费用在27元。

  这样的价格,显然无法得到普通民众的认可,“每天都要吃菜,这么贵谁买得起?”小规模上市时尚可维持,旺季一到,根本卖不出价,只好亏本批发,是众多有机蔬菜企业的选择。

  销售困难之外,认证也是有机农业必须跨过去的门槛。

  “一方面市场上需求是很大的,但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诚信,对食品质量的管控以及有机认证这一块管理都比较混乱,导致市场上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为。”清科研究员肖珺认为,当前有机农业发展存在虚热现象。

  市场上频繁出现“花钱买证”的现象,成为这一领域的毒瘤。认证机构既是生产企业能否通过认证的监管者,又是向其收取认证费用的利益共同体。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显示,按照相关规定,需经国家认监委批准后才能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截止到2011年12月,经批准可以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的机构有23家。

  201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农产品食品认证管理处处长杨志刚坦陈,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存在诚信缺失、夸大与虚假宣传行为、认证标志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并不是说不想认证,我们咨询了一下,程序繁琐,费用太高。”熊新祥对新金融记者说道。从去年开始,该公司就试着和有关部门接触,并请他们现场调研指导,领导和专家无一不对菁禾的做法大加肯定。

  “一提到具体的有机认证,有一条规定让大家都感到为难:要办有机认证,每个品种至少也得五六万元;办下来后,每年还得几次抽检送检,费用同样不低;每隔一年,又得重新认证一次。”认证成本过高,每个品种需要单独认证,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

  “同一个基地按同一标准生产出来的,莴苣、大白菜、小白菜、胡萝卜、青椒、茄子……蔬菜有一二十种,如果按上述规定认证,一次费用就得100多万元,每年的维护费也高得惊人,这又是一笔大投入。”这种情况下,还不如将认证成本省下,直接回馈给消费者来的划算。

  今年3月1日,新版《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已开始实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备案管理系统也同步开通,所有已经通过有机认证的企业将重新审核认证,并逐一发放有机新标志,新旧规则的过渡期将持续到7月1日。

  这在业内则被认为,是“国际最严格标准”的新规新版,这预示着有机认证标准更严格,比如,除了对种植基地的水源、土壤、空气、肥料严格检测外,还包括对有机蔬菜的装、运输、存储等环节均有标准,此外,认证部门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也将不定期明察暗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有机农业 蔬菜 品种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