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基层农技推广迎来春天


  编者按:在资源约束趋紧、种粮效益不高等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有效地传播到广大农民手中,把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试验田的产量变成普遍产量,必须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和保障不足等问题,2009年国家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2009―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23.7亿元,覆盖800个农业大县,每年支持每个示范县农技推广工作经费100万元。日前,记者来到示范县黑龙江省肇东市,在那里感受到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春天。

  “有人管了,有事干了,不搭钱了”,工作有了奔头,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8月底,走在肇东市的乡间,满目葱茏。田里的玉米挺直着腰杆儿,玉米粒日渐饱满,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昌五镇农技推广站站长辛淑霞,学农学出身,从事农技推广已经有20多年。曾经,农业技术推广主要依靠镇里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进,“那时中心里10多个人,岗位不清楚,职责也不明确,不知道谁抓农业,谁抓林业,活儿是啥着急干啥,没人顾得上农技推广。有时去趟田里指导农民生产,来回的交通费还得自己出,搭钱干活儿谁愿意?”

  谈起最近几年基层农技推广的感受,辛淑霞格外激动,她说,“有人管了,有事干了,干活不搭钱了,工作有奔头,积极性一下就上来了。现在从春种到秋收,我们都跟着农民走,在地里发现问题,主动跟农民沟通解决,不用再等他们给我们打电话。”

  这种变化源自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带来的活力。肇东市农委主任闫德久介绍,“改革首先改体制,一方面我们把过去乡镇综合建站改为农技推广独立建站,另一方面把农技推广站由乡镇管理改为市农委统管、所在乡镇协管。”目前,肇东市22个乡镇全部成立了农技推广站,并在全市186个行政村,分别设置了村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室,市、乡、村三位一体互补联动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初步形成。

  体制改变了,机制咋建立?闫德久说,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离不开基层农技推广这支队伍,要调动起这支队伍的潜能,必须依靠机制创新。在人员管理上,明确了乡镇农技人员享受事业编制,解除他们的身份之忧;在业务管理上,建立了农技人员聘用机制、农技推广责任机制、农技人员工作考评机制等。2010年肇东市投入25万元,通过严格考核,对表现突出的25名农技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的奖励资金,进一步调动了乡镇农技人员为农服务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人手不足的难题,肇东市今年大胆创新了人员选用方式,聘用了20名农学、植保等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村里担任技术员。试用期3年,其间每月工资1500元,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享受事业编制。目前,这20名大学生都已经顺利上岗。

  粮食增产了,收入增加了,品尝到新技术甜头的农民们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认可了

  见到韩晓艳时,她又在示范田里“守护”着她的玉米。由于每天都在地里工作,衣着朴素的她,皮肤黝黑。她的示范田里有120个玉米品种在进行着良种选用、配方施肥等试验。

  今年41岁的韩晓艳,是五站镇东安村的农民技术员。东安村有420户、7500亩地,村里的年轻人过了春种就都出去打工了,平时在家侍弄庄稼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妇女。“他们都不太掌握新的农业技术,还希望劳动强度低一点,这样要想增产就更需要我们农技人员了。而且我本身就是农民,知道农民需要什么。只要先进的农业技术在我的地里示范效果好,周围乡邻就会主动过来取经。”

  今年春天,村里一个农户家的玉米在五叶期到七叶期分化时出现了问题,农户认为是买到了假种子,就要到种子站去理论。韩晓艳得知后立刻来到地里,仔细检查发现玉米顶部有中毒现象,判断应该是感染了病虫害,跟农民解释了原因和防治方法后,农民信服了。韩晓艳说,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必须有过硬的本领。

  为了练就这身本领,韩晓艳先是函授了植保专业的课程,拿到了大专文凭,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据介绍,肇东市实施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通过组织农技人员参加农业部举办的农技人员骨干班、普通班培训,田间实践学习,输送农技人员到农业科研院所实习,选派农技人员外出考察进修等多种形式与途径,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农技人员盼培训无门路,想培训无资金的问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玉米 农业技术推广 施肥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