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米粮川”上的神奇故事


  又到一年收获时,内蒙古达拉特旗沿河平原上硕果累累,处处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巨臂舒张的一架架现代农业灌溉设备,以及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移民新区,共同组成一幅村壮美图景。

  达拉特旗,这个被称为“米粮川”的传统农牧业大旗近年来呈现出农业规模化经营稳步推进,农民收入逐年增加的喜人局面。

  短短几年,这片土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神奇的故事?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破题”之举

  达拉特旗土地肥沃,地下水资源富足,发展农业条件得天独厚。但是,传统的耕种方式,使土地的产值卡在一个瓶颈上无法突破――土地解决了农民穿衣吃饭问题,却没办法让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不甘心的青壮年农民纷纷离开土地,到城市中寻求致富的门路,留守在村庄中的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因无力耕作而使宝贵的土地低效经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大面积撂荒……

  如何走出僵局?如何让土地重焕生机?2007年,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一场变革悄然进行:当地决定以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快劳动力转移为切入点,破解传统农牧业难题,打造现代农牧业新格局。

  从2007年开始,白泥井镇以整合土地实现规模经营为突破口,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目前,白泥井镇建成以大型喷灌为主要节水措施的现代农业示范项目2.63万亩,涉及侯家营子、海勒苏2个村18个社3725人。

  白泥井镇的探索在达拉特旗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各乡镇纷纷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捆绑其他财政支农资金,建成高标准农田项目7.93万亩,涉及白泥井镇、昭君镇、展旦召苏木、王爱召镇、吉格斯太镇等,累计投资1.66亿元。

  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项目区内各项农业基础设施已全部配套,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形成了“五配套”标准和“五统一”的生产格局,即“田、林、路、电、机”五配套,“统一作物种类、统一机械作业、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灌溉浇水、统一科技服务”五统一。这一生产格局的形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据初步测算,建后项目区单位面积耕地较原大田经营模式可省水50%、省电30%、省工70%,亩均增产8%,项目区比非项目区生产成本降低12%,每亩纯收入比建设前增加270多元,年新增粮食产量1500万公斤。”达拉特旗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高占清介绍。

  “二次择业”让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海勒苏村村民肖二平指着眼前平展展的农田说,这块地是7家的,共240亩,过去需要14个劳动力侍候;2008年上喷灌项目后,7户人家合作经营,统一耕地、播种、施肥、浇水、收获,去年仅用4个劳动力,亩均纯收入1200多元;腾出来的10个人,青壮年进城打工,老人和妇女给当地的农业公司打工。

  侯家营村村主任石根说,上项目前农民自己种地,好年景每亩收个300多块,赖年景混个温饱。现在光租金就能顶住过去的收入,再加上工资,光景好多了。

  达拉特旗副旗长白雪平说,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范围的扩大,达拉特旗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开始了他们“二次创业”的进程。对于一部分有养殖、种植、运输等特长的村民来说,他们的“二次创业”顺风顺水,角色转换得很快,收入也可观,而相当一部分村民没有什么技术,这部分村民,也找到了他们的生存之道:他们有的给企业或政府打工,修路、栽树、到工地上帮厨打工,或者给种植户干活。还有的村民自发地十几个人组合在一起,成立劳务队,专门给企业和大户锄草、建房、秋收等。

  “收入还行,现在打零工一天不少于70块钱,就这,有的人还不愿意做哩。”侯家营子村一位妇女说。

  目前,白泥井项目区有4200人脱离土地,部分到外地从事二、三产业,其余部分农民就地在企业打工。而记者在与当地农民座谈时,他们也表示,自项目实施以来,实际收入、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许多。假如一户有10亩土地,每亩承包费300元,即一年收入3000元,土地被大户或企业承包后,农民还可以到企业打工,日工资50―80元,这样一来年收入又增加了5000―8000元。据了解,白泥井镇人均收入已突破1万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农业综合开发 喷灌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