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 正文 返回 打印

基层农技推广迎来春天

零零社区网友  2011-09-05  互联网

  编者按:在资源约束趋紧、种粮效益不高等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要把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有效地传播到广大农民手中,把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试验田的产量变成普遍产量,必须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为了尽快改变我国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和保障不足等问题,2009年国家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2009―2011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23.7亿元,覆盖800个农业大县,每年支持每个示范县农技推广工作经费100万元。日前,记者来到示范县黑龙江省肇东市,在那里感受到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春天。

  “有人管了,有事干了,不搭钱了”,工作有了奔头,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8月底,走在肇东市的乡间,满目葱茏。田里的玉米挺直着腰杆儿,玉米粒日渐饱满,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昌五镇农技推广站站长辛淑霞,学农学出身,从事农技推广已经有20多年。曾经,农业技术推广主要依靠镇里的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进,“那时中心里10多个人,岗位不清楚,职责也不明确,不知道谁抓农业,谁抓林业,活儿是啥着急干啥,没人顾得上农技推广。有时去趟田里指导农民生产,来回的交通费还得自己出,搭钱干活儿谁愿意?”

  谈起最近几年基层农技推广的感受,辛淑霞格外激动,她说,“有人管了,有事干了,干活不搭钱了,工作有奔头,积极性一下就上来了。现在从春种到秋收,我们都跟着农民走,在地里发现问题,主动跟农民沟通解决,不用再等他们给我们打电话。”

  这种变化源自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带来的活力。肇东市农委主任闫德久介绍,“改革首先改体制,一方面我们把过去乡镇综合建站改为农技推广独立建站,另一方面把农技推广站由乡镇管理改为市农委统管、所在乡镇协管。”目前,肇东市22个乡镇全部成立了农技推广站,并在全市186个行政村,分别设置了村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室,市、乡、村三位一体互补联动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初步形成。

  体制改变了,机制咋建立?闫德久说,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离不开基层农技推广这支队伍,要调动起这支队伍的潜能,必须依靠机制创新。在人员管理上,明确了乡镇农技人员享受事业编制,解除他们的身份之忧;在业务管理上,建立了农技人员聘用机制、农技推广责任机制、农技人员工作考评机制等。2010年肇东市投入25万元,通过严格考核,对表现突出的25名农技人员,每人发放1000元的奖励资金,进一步调动了乡镇农技人员为农服务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基层农技推广人手不足的难题,肇东市今年大胆创新了人员选用方式,聘用了20名农学、植保等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村里担任技术员。试用期3年,其间每月工资1500元,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享受事业编制。目前,这20名大学生都已经顺利上岗。

  粮食增产了,收入增加了,品尝到新技术甜头的农民们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认可了

  见到韩晓艳时,她又在示范田里“守护”着她的玉米。由于每天都在地里工作,衣着朴素的她,皮肤黝黑。她的示范田里有120个玉米品种在进行着良种选用、配方施肥等试验。

  今年41岁的韩晓艳,是五站镇东安村的农民技术员。东安村有420户、7500亩地,村里的年轻人过了春种就都出去打工了,平时在家侍弄庄稼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妇女。“他们都不太掌握新的农业技术,还希望劳动强度低一点,这样要想增产就更需要我们农技人员了。而且我本身就是农民,知道农民需要什么。只要先进的农业技术在我的地里示范效果好,周围乡邻就会主动过来取经。”

  今年春天,村里一个农户家的玉米在五叶期到七叶期分化时出现了问题,农户认为是买到了假种子,就要到种子站去理论。韩晓艳得知后立刻来到地里,仔细检查发现玉米顶部有中毒现象,判断应该是感染了病虫害,跟农民解释了原因和防治方法后,农民信服了。韩晓艳说,在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必须有过硬的本领。

  为了练就这身本领,韩晓艳先是函授了植保专业的课程,拿到了大专文凭,还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据介绍,肇东市实施了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通过组织农技人员参加农业部举办的农技人员骨干班、普通班培训,田间实践学习,输送农技人员到农业科研院所实习,选派农技人员外出考察进修等多种形式与途径,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农技人员盼培训无门路,想培训无资金的问题。

  在五里明镇五里明村,农民蔡友告诉记者,过去种地都是看别人种啥自己种啥,科技意识淡薄,现在有了农技推广站作坚强后盾,从选种到病虫害防治全都有农技当家,一亩地能增产300多斤。“如今玉米的价格还好,这300多斤就是将近300块钱啊。”

  肇东市农委副主任尹才说,有一次他和一位乡镇农技站长一起下乡,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一个农民拉着农技站长就往家让,一边让还一边跟尹才说,“你上哪儿吃饭我不管,反正他得上我家吃饭!”小小的失落后,是大大的欣慰,这不正说明体验到科技甜头的农民认可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服务能力吗。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仍然面临着技术力量弱、知识更新难、资金保障乏力等难题

  谈及未来农技推广面临的问题,韩晓艳说,测土配方施肥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举措,但一些乡镇农技推广站还缺乏必要的检验检测工具。

  东安村距离肇东市有35公里,每次去测土,韩晓艳都要坐班车带上10个8个样本,每个样本要3斤左右,路上艰辛不说,还要等上两天再去拿结果。“真希望能给我们镇上配一台测土配方的检测仪器,方便更多的农民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

  近年来,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和尚需解决的问题。

  肇东市副市长王久森说,一是人员编制不足,科技人员数量少。以肇东为例,全市种植业农技人员编制数100个,耕地面积378万亩,农技人员人均服务面积3.78万亩,现有编制人员很难完成农技推广任务。二是基层农技推广能力建设与条件建设不统一,不同步。支撑农技推广的基础设备设施等条件建设严重滞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三是农技人员知识更新难,整体素质偏低。对农技人员培训力度仍然不够,农技人员全年培训累计超过20天的仅占30%,而且缺少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培训,能够充分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农技人员数量少。四是投入农技推广工作的资金不足,保障乏力。

  业内人士建议,在未来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中,应加大对产粮大县的科技推广项目和资金的投入,尽快启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工作,大幅提高农技人员待遇水平,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科技推广的载体作用,加快推进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稳定示范县建设资金等。

  延伸阅读

  2006年,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改革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机构;近年多个中央一号文件对改革与建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中央财政支持每个示范县的农技推广经费100万元,主要用于深化改革,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育科技示范户,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目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共有2394个县(市、区、旗)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占应改革县(市、区、旗)的91.9%。



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9-05/5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