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土地越种越瘦 质量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2011年7月的全国土肥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目前各地补充耕地与被占耕地的质量一般相差2至3个等级,生产能力不足被占用耕地的30%。初步测算,近十年全国因耕地占优补劣导致粮食生产能力至少减少120亿公斤。

  “以前种地,那叫一个仔细呀”

  “我深深地爱着你,这片多情的土地;我时时都吸吮着,大地母亲的乳汁;我天天都接受着你的疼爱情意,我轻轻地走过这山路小溪。啊!我捧起黝黑的家乡泥土,仿佛捧起理想和希冀。”一首《多情的土地》,唱出了人们对故乡、对土地的无尽深情。

  然而近些年来,这土地情结却正在被城市化的洪流裹挟而去――即便长在农村,身为农民。

  “土地对有些农民来说,已经成了鸡肋”

  7月23日下午2点多,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山东省齐河县陈庄村老农刘京山正一个人在地里查看玉米长势。这一带的玉米播种较早,又有黄河水灌溉之利,玉米株普遍长到了齐腰高,一些更好的地块,已经达到了人脖子的高度。老人戴着黑边老花镜,先是翻翻叶子,然后慢慢地蹲下去看看根。

  “前两天从广播里听说现在有个什么新害虫,专咬玉米根,一咬就死,所以我专门来地里看看。”他说,“看了几块地,还没有发现严重的虫害。”

  记者问:“您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不让儿子或孙子来看呢?”

  这一问,老人马上气不打一处来:“他们哪管这个!现在的人哪跟过去一样!”

  刘京山今年已经74岁了,曾在村里当过10年支部书记。老人有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4个孙子孙女中有两个还在上学,另外两个也外出打工了。

  说起农民和土地的感情,老人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以前种地,那叫一个仔细呀,一年到头,心里都惦记着地里的这些事,什么时候该播种了,什么时候该拔草了。种地就是农民的头等大事,为了种好地,可以不睡觉,可以不吃饭,一切都得为种地让路。现在是啥样呢?种地是最不要紧的事儿,种地要为打工让路,甚至要为打麻将让路!土地对一些农民来说,已经成了鸡肋!”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记者在调研中深深感到,视之如鸡肋,确实是全国相当一部分农民对于土地的心态。

  务农收益低,农民种“懒田”

  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到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为村建设、农业发展、粮食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由于务农收益不如打工收入,务农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小。由此,许多农民种起了“懒田”,曾经惜地、养地的传统做法正在远去。

  不少农民告诉记者,他们其实都知道,还是土杂肥好,但是现在谁还用土杂肥呢?“一方面是很多人家没有了牛、猪、鸡等家畜家禽,也就没有了畜禽粪便。另一方面,也没人愿意积肥了。多麻烦啊,虽说对地好,种出来的粮食也好,但是卖不了多少钱,谁愿意费那个劲呢?”

  不仅不愿意拾掇土杂肥,连施用化肥也是采用“一炮轰”的方式。吉林省梨树县北老壕村一位农民告诉记者,春耕播种的时候一次性把化肥施足,此后不用追肥,这种施肥方式比较方便简单。

  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中心任军认为,虽然农民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式节省了时间、体力,也可能更经济实惠,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除草也是如此。刘京山说,过去种地讲究的是“草死苗旺地发暄”,农民就看不得地里有草,专拣中午最热的时候锄地,“天热趁草死”嘛,天越热,锄下来的草越容易死。可是现在,谁还干这个?都是种的时候就打一遍“封地”的除草剂,玉米苗长到一尺多高时再打一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化肥 玉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