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开学了,孩子们的课桌在哪里?


  8月10日上午,刚刚下过一场雨的北京城碧空如洗,7岁的小男孩傅童宇的心情和天气一样明媚:“我要上学了,我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这天是海淀区绿园小学开学的日子,小童宇和妈妈兴高采烈地来到学校准备报名,却发现校门上了锁链,门口的黑板上写着一则通知:“各位家长您好:据海淀教委令,我校今天不开学、不发书,请家长本周五(8月12日)上午8点到校开家长会。”

  “学校不办了我的娃咋办?”

  小童宇和妈妈从紧锁的校门缝隙中进入学校,原本应当书声琅琅的校园此时空空荡荡,一些家长和孩子陆陆续续进来打探情况,又不甘心地离去。

  “这学校可不能关啊,要是学校关了咱孩子怎么办?”小童宇的妈妈沙女士有些无助,不知怎么办好。沙女士和丈夫从河北保定农村来北京打工10多年了,丈夫在一家物业公司做维修,她干保洁,两人月收入加起来有三四千元。小童宇一直跟着他们在北京生活,今年到了入学的年龄,沙女士和丈夫犯起了愁。

  “最早想的是公办学校,今年6月份先后去肖家河小学和上地中心小学报名,还没走到校门口就看见了长长的报名队伍,听说名额很紧张,我们就没敢想。”沙女士说,他们一家就租住在树村的平房里,走路到这个绿园小学就几分钟,听说这家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错,而且专收农民工子弟,就想着在这上学了,可没想到这所学校办不下去了。

  “万一在北京没学上,我们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了。”沙女士说着眼圈有些泛红。一旁的小童宇之前还兴奋地念着小黑板上认识的汉字,这时仿佛听懂了大人的对话,低着头不再吭声。

  从湖北农村来北京打工的徐德财也愁眉紧锁,女儿徐紫荷今年8岁,一直在绿园小学读书,开学就该念三年级了。“我今天休息,特意带孩子来看看,学校不办了我的娃咋办?”徐德财说,他打听过附近的公办小学,比如清河5小、肖家河小学等,都说名额满了。徐紫荷是个腼腆的小姑娘,她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上学,很喜欢北京,经过一个暑假,她也很想念班上的70多个同学。

  “绿园小学的教学质量好。今年六年级小升初的92个学生里,有53个通过了中国地质大学附中的考试,还有33个孩子被八一中学录取了,我们都信得过校长。只要学校开学,咱孩子就在这上。”来自河南的一位学生家长说。

  打工子弟学校的艰难办学路

  8月12日上午,绿园小学召开最后一次家长会,主要是向那些已缴纳学费的家长退还学费。

  绿园小学为何办不下去了呢?

  这所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位于海淀区海淀乡树村小清河路北侧,校舍由三排简易的仓库库房改造而成,仓库用木板做隔断,分成学前中班、学前大班及小学一至六年级共14个班。其中一至六年级的学生686名,学前班学生近200名,招收的全部是农民工子弟。

  校长张晓虎介绍说,小学校舍租用的是树村林业大队的公房,从2005年起一年一签租约。今年春季开学后的安全检查中,相关部门认为学校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办学条件,张晓虎就和亲戚朋友借了25万元,添置了消防器材,装了17台空调,安了暖气,更换了门窗,改了电线线路。

  翻新校舍后,张晓虎松了一口气。可到了6月底,学生们放暑假了,他突然接到树村村委会和林业大队通知,告诉他合同到期,不能再租赁这里当校舍了。张晓虎一下子就懵了,打工子弟学校的暑假都很短,原计划8月10日开学,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上哪儿找新校舍去呢?

  张晓虎不是第一次遭遇这样的事儿。从1995年来北京办打工子弟学校至今,绿园学校被迫搬了好几次家。

  张晓虎原本是个乡村教师,当时村里不少人举家到北京种菜谋生,孩子上学成了问题。应这些家长的请求,1995年末24岁的张晓虎来到北京,借了些钱,在中国农业大学大墙外用砖头、木板搭建了个简易房。经过3年的发展,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1999年春天,张晓虎借钱在原地建了5间五六十平方米的大教室,但那年7月有关机构说要搞开发,一分钱不给就强拆了学校,张晓虎从此负债十多万。

  “后来大队书记把一处闲置的院子暂时租给我当学校,但也就租了一个学期,算是过渡。”张晓虎回忆说,2000年春节后,他又在上地建材城附近找了个地方,继续办学校。可没安稳几年,上地建材城周边拆迁,张晓虎又一次搬家,租到了现在的校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林业 仓库 清理 处理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