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专家称我国应在提高粮价与控制通胀间寻求平衡


  7月13日,国家发改委一位副主任率队前往山东、河北等地调研夏粮收购进展情况。河北、山东部分农业官员建议,应适当采取区别对待的金融政策,对主要粮食购销企业适度放宽政策性资金的投放。此外,还应适时启动临时收储措施,补充中央储备。

  此外,一位接近决策的农业专家对本刊记者表示,要增强国家粮食调控能力,应停止定向销售计划。国家收储的措施一方面可以适度增加调控粮源,另一方面还能够对粮食价格起到托市作用,保证农民利益。但是如果一边收储、一边却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实行定向销售,收储的托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将被对冲。

  定向销售企业的政策性粮油一次性的销售量较大,甚至远超其加工能力。据记者了解,部分享受定向销售的粮食加工企业日均加工能力仅约为1万吨,但在今年上半年前后两次的定向销售中获得的销量超过200万吨,足以供应大约三个季度的加工。

  这一严重的定向“堆积”,导致这些企业不能及时、有效地将粮油转化为食品,面向终端消费市场。在国家调控粮源本来就不足背景下,成为一种“浪费”。

  同时,由于定向销售企业多为大型粮油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五得利、中粮集团、古船集团、天津利达、中储粮大连面粉厂、益海嘉里、中纺集团、九三油脂、汇福等9家粮油巨头。由于定向销售价格普遍低于市场价格,因此其生产加工更具成本优势,对其他中小粮油加工企业的生存带来较大影响。 “因此,在现在的局面下,无论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中小企业利益,还是积蓄国家调控粮源的实力,都应尽快停止定向销售措施。”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

  调控难题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1年6月份CPI同比增长6.4%,其中,粮食价格同比上升12.4%,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贡献率为0.34个百分点。同时,由于肉蛋奶皆由粮食转换,因此粮食价格上升带来的间接影响更大。6月份,肉禽及奶类食品对总价格水平的影响分别为1.94和0.16个百分点。

  发改委价格监测处人士对记者表示,由于粮食价格占中国CPI的比重较高,所以它的走势对通胀影响很大。因此下半年促进CPI上升的因素中,粮食价格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食品价格在各类商品中占CPI权重最高,因此历次的物价上涨总是以食品价格的提高为最显著的特征。

  这给宏观调控部门带来一个信号,认为CPI的主要推动因素来自于食品价格,而粮价又是百价之基,因此调控通货膨胀应该加强对粮食价格、农产品价格的调控。

  2011年上半年曾有消息显示,面对粮价和部分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局势与预期,发改委约谈中粮、中储粮、华粮以及中纺集团四大粮企,暂缓入场收粮,以避免促进粮价的进一步快速上升。同时,还有可能采取降低粮食进口关税的方式,对冲粮价过快上涨。

  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包括劳动力、农机等农业生产各项成本上升是不可避免的,而中国农业所面临的成本上升也是长期态势。农产品成本的上升,会引起供给减少,从而推高农产品价格,即使供给没有明显减少,成本的上升也会刚性地推动价格提高。这导致粮食价格上升成为工业化与城市化阶段的普遍规律。

  但专家同时表示,不能说农产品价格、粮食价格和通胀之间就有必然的联系,或者前后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在稳定货币环境下,食品价格的提高会使消费者削减其他开支,从而使社会总需求并没有明显增加,也就不会因为需求端的拉动而形成通货膨胀。

  “因此,除非出现囤积居奇、蓄意炒作,粮价异常波动的情况,政府应该顺应粮食价格合理上涨的基本趋势,无需出手干预。”程国强表示,“对于调控通胀就应该打压粮价上涨的认识,很可能对农业生产带来伤害,影响农民种粮的比较利益。”

  2011年粮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来源于种粮成本的大幅提高。但据国研中心调研发现,目前,粮价上涨的幅度,仍远远无法弥补种粮成本提高。2011年年中,小麦价格同比涨幅仅有5%到7%,与15%到18%的成本上涨幅度相差大约10个百分点。

  粮价提高跑不过种粮成本增加,种粮比较效益持续下降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国研中心的调研报告指出,许多农民感到种粮得不偿失,出现弱化田间管理、减少投入倾向,这是今年一些地区小麦单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大旱时期,有的个别农户认为即使抗旱也不能赚钱,而且有可能赔钱,因此不愿灌水抗旱。粮食供给有所减少,将使得粮食供需情况更加紧张,从而使得粮价上涨与供需紧张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小麦 核心 农民利益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